第六章 求援(第2/3页)

之所以迟迟不想向大周求援,其实说白了,就是这样的顾虑。

方别看着李松:“我知道您自幼饱读诗书,儒家经典倒背如流,不过南华经您看过吗?”

李松点了点头:“只要是神州先代圣贤所著书立传的经典,我都略有涉及。”

“那不就完了吗?”方别看着李松:“南华经中一篇叫做《惠子相梁》的故事。”

“故事里讲到,惠子做了梁国的相国,他有个好朋友庄子想要去拜访他,但是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要比你更加贤能,他来到梁国,恐怕是想要将你取而代之。”

“于是惠子听了很害怕,就到处找庄子想要将他提前抓起来。”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庄子非但没有跑,反而跑过去来见惠子,并且告诉他说,南方有鸟,其名鹓鶵。”

“其发于南海,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了一只死老鼠,正准备享用的时候,突然看到这样一只鹓鶵在自己的身边飞过。”

“于是猫头鹰就很害怕,望着鹓鶵恐吓道:吓!”

“所以说,庄子望着惠子说道:你是打算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方别静静向李松讲了这个他或许看过,但是已经忘掉了的故事。

李松一时间有些沉默不语。

他当然明白方别是什么意思。

他所念念不忘不肯割舍的高丽国,或许在大周看来,就像是一只毫不感兴趣的腐鼠一样。

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想冒险,让大周来到这只腐鼠的面前,哪怕说东边已经来了又一只鸟,打算和他抢夺这只腐鼠。

“高丽乃是大周的世代不征之国,当初唐朝之灭高句丽,也没有真的将其吞并,而是任其新罗百济继承其地盘,继续在此繁衍生息,再如今已经近千年了。”方别看着李松劝告道:“大周太祖建国之初,追亡逐北,兵锋之盛荡清寰宇,但是最终也没有动过高丽国的念头,如今高丽国大难临头,危在旦夕,反而担心大周有取而代之之心,未免太过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松逐渐有些被方别给说服了,他看着对方:“所以说……”

“所以说,在下愿意为大王请命。”方别看着李松说道:“我知道大王之前已经派出了告急的使团。”

“但是只有告急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大王愿意修书一封以为求援,我愿意星月兼程,为大王送上大周之燕京。”

“及早带来天兵。”

“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李松看着方别半晌,最终无奈地低下了头。

“诺。”

……

……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所以很快,李松就写好了一封言辞恳切卑微的求救信交给了方别,当然,也不是真的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同样的书信被誊写了五封,交给了不同的使团分头行动,这样的话,即使一路被从中截获,其他人依旧可以带着求救书信赶往大周,向大周朝廷发出求救。

对于李松的这点小心思,方别是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是希望李松向大周求救的,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地跑到汉城去让李松赶紧跑,别真的被抓了起来。

就像之前方别与颜玉密议的那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让东瀛军势如破竹地攻破高丽的首都汉城,只有这样,才有向大周求援的紧迫性。

而目前这一阶段已经结束,而方别也成功拿到了李松的求援信,接下来只要将信送到燕京,方别的工作也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因为即使是那位陛下,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高丽沦陷,被东瀛攻破占领的这样一个局面。

所以接下来,大周只能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倾尽所有地支援高丽,派出大军来与东瀛的远征军正面对抗。

而这之中又有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是高丽目前的基层统治已经濒临崩溃,随着东瀛军队的来袭,李松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权,到时候大周军队到来,不仅李松没有办法通过高丽国对大周军队进行补给,反而李松自己都需要仰仗大周皇帝的赏赐,才能够给自己手下的那些文武百官发放俸禄,以及赏赐群臣。

所以说,这次的高丽之战一旦开打,大周不仅要正面应对东瀛的这二十万大军,连大军需要的粮草都要从全国各地筹备运输,这样的消耗甚至要比之前预计的平定汪直之乱要大上数倍。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么好处就是之前汪直之乱,战乱之地是在东南地区,这里是大周的鱼米之乡,也是税赋重地,如果说这些地方遭到了战争的破坏,那么大周就会毫无疑问地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