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游鱼入水(第2/3页)

新亭,刘浓振声于此,世叔,埋骨于此;洛阳,仓皇的洛阳,被胡人们蹂躏而失去风华的洛阳!

往坟一拜,往北一拜。

拜罢,刘浓挥衫而走,直直下了新亭。青石虽滑,他新换的木屐却踏得清脆,胸中那股子殇意,竟去了不少。他知道世叔为什么要留下这句话,一是与乐叔母情深似海,二则是为了他刘浓。给了他一个宏大的目标,让他不可颓废、自满、骄纵。此情此义,厚比天高。

洛阳,汝欲往之,我亦欲往!

山下,有两辆牛车正在等候,从牛车中走出了卫协,他的眼中带着悲伤,却笑着说道:“虎头,来看看,这些都是我三兄给你留的。”

书!

满车的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都是卫玠的珍藏。有了这些书,他这个士族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这些东西,贵过黄金万两。至此,注籍、借书,这两件事都已了。

往事已矣,不可驻滞!

刘浓朝着卫协深深一个稽首,待其远走之后,他跨上了牛车,来福问道:“小郎君,去哪?”

“去华亭!”

……

牛车三辆,家、随共计九人。刘浓不打算经水路走华亭,准备沿陆路而行,想仔细的看看这江左之地。来福、李催各驾一辆,还有一辆则是余氏充当了车夫。刘浓没想到,李催的老婆不仅有一手好厨艺,还能驾牛车,看来真是多才多艺啊。

他带着碎湖和一个小屁孩坐一辆;娘亲和巧思坐一辆;另外最大的一辆,则是一车的书与钱财,车辕上是余氏和一个稍大的孩童。

“呱呱!”白鹅大叫,它被困在笼中,不爽,让来福给抽了一巴掌,老实了。

三头青牛扬着蹄,穿过了城东门,行到水雾浓时,刘浓忍不住的挑边帘回望建邺城,明年,这城就会改名了,避司马邺的名讳,是为建康。

来福道:“小郎君,郭参军来了!”

刘浓笑着挑帘而出,郭璞站在柳深处,麈柄歪歪的打向左,毕恭毕敬的一个长揖。刘浓知道他会来送饯,下了车,与其慢行一段。郭璞说王敦已经征僻庾亮为军橼,并有意僻他也一同前往豫章,他牢记刘浓交待,立足建邺而宛拒。刘浓笑了笑,拒绝的好,不然郭璞难免会成为王敦的刀下之鬼。

待至分叉口,郭璞笑道:“此去华亭,路遥而漫,景纯就送到这了。小郎君,竹叶青浓而醉人,期待郎君来时,醉遍全城。”

刘浓笑道:“参军,离别是为了再聚。用不了几年,刘訚便会来建邺。到时,还望参军多多照拂。”

郭璞正色道:“同栖于林,何言照拂!”

刘浓微微一笑,揖手道:“告辞!”

“小郎君,金风相随!”

郭璞侧过相避,埋身,微伏。刘浓呵呵一笑,跨上了牛车。青牛打鸣,来福轻快的吆喝了一声,鞭扬破雾。

“小郎君!小郎君……”郭璞在车后突然疾唤。

来福惊奇,顿住牛车。只见他大步赶来,站在车边低语几句。而自家小郎君听了,只淡然的说了一句:“知道了!”

稍等一会,来福回身问道:“小郎君,走吗?”

刘浓答道:“走!”

雾色深含,牛车远去,郭璞收回目光,挥着大袖与麈,笑往建邺。

一辆车坐了三个人,虽然有两个是小屁孩,碎湖也是一个娇小女孩,但能活动的地方仍然不大。刘浓靠着车壁,嘴角微微的挑着。

他的对面坐着李催的儿子,也不知是狗儿还是旺儿。这小孩子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看,有好奇,带着些跃跃欲试,嘴巴蠕来蠕去,可想说又不敢说,一只藏着的手,拽着碎湖的裙摆,死扣死扣。

刘浓笑问:“你叫什么名字?”

碎湖道:“他叫狗儿。大名,李健!”

小屁孩正准备说话,自己的阿姐却替他答了,他顿时不乐意了,嘴巴一撇,说道:“我今年六岁咯,天行健的健哦!”

刘浓乐了,笑道:“哦,那天行健的后面是什么?”

狗儿歪着头,想了半天,答道:“橘子以自强不息……”

“橘子?哈哈……”刘浓放声大笑,笑得开怀之极,从来也没有这么放松过。

狗儿问姐姐:“阿姐,小郎君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对……”

碎湖长长的应了一声,跟着格格的乱笑,笑得浑身上下都在颤,身子软软的就往刘浓那边挤,挤得刘浓只好往里缩了缩。谁知,她好像是故意的,又挤了挤,挤得刘浓尴尬死了。

唉。

怎能不尴尬,碎湖已经开始发育了,身子软糯糯的。一不小心,刘浓的胳膊就碰上了一小团。有点微微的硬,嗯,不对,是弹,弹中带绵。

“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