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双锋之刃(第2/3页)

“送客!”张澄怒不可遏,拂袖而起。

“不劳相送!”

刘熏慢吞吞的撑起身子,大大咧咧的从张澄身侧走过,将至室口又回首,桀桀笑道:“尚有一事郡丞怕是不知,即便张氏反悔,不再助我沛郡刘氏,不日,刘熏亦将入驻吴郡,而我沛郡刘氏与王公之意……哈哈……”言犹未尽,浪笑而去。

“竖子!”

“碰!”

青铜酒盏飞出室,砸入青石道,滚落草丛中。

张澄瞪着双目,心中狂怒无比,思来想去久久难平,终是长长喘出一口气,对惊骇欲死的小婢女冷声道:“命人,备车,至陆府!”

……

“阿弟,你去,去听听……”

“阿姐,若,若是被阿父得知……”

“去,亦或不去?”

静室中,顾荟蔚绾着飞天髻,身着九层滚边大紫深衣,身子眷眷的伏在案前,素白如玉的手指摸索着眼前的琉璃鹤,歪着脑袋看顾淳。

被她凝视着,顾淳眨巴着眼睛觉得自己越来越低,愈来愈矮,最后莫奈何,只得一声长叹:“阿姐,汝已非我昔日阿姐。”言罢,不待羞恼的顾荟蔚作怒,一溜烟跑了个没影。

“永嘉元年,五马南渡,帝为镇东将军,王导为将军府长吏,初进江东威仪难至野,故,王导献计,盛服威容于道,再命乌伤骆氏悄然而入吴。然,岁月悠长,世态已换,江东已然靖平,骆氏于吴便若鸡胁,存之无意,弃之无由,是以竟若灯下之黑影,近在眼前,却无人得见。而今,王公与沛郡刘氏之意,小子不敢妄测,然,便如小子昔日所言,此举不难破之!”

“然也,美郎君当真仅为救友乎?”

“然,不敢有瞒舍人,刘浓救人亦为救已也!”

“好个救人亦为救已,华亭美鹤刘瞻箦,大丈夫,真君子尔!”

“尊长,过赞也!”

刘浓长长一揖,抵额及手背,徐徐抬目,迎视面呈欣然的顾舍人,顾荟蔚之父。

顾舍人敞胸露腹,歪歪斜斜地坐着,眼光时明时灭,亦不知想到甚,委实忍不住,嘴角霍然一裂,看了看美郎君,淡然笑道:“听闻,汝与陆氏骄傲……”

“尊长!”

刘浓重重一个揖手,将他下半句话堵住,心中却怦怦乱跳,有些莫名的兴奋,又有些奇异的汗颜……

细谈一炷香,阔步出室,看着茫天细雨,突地心有所感,猛然一个侧身,只见墙角处冒着个小脑袋,不是顾淳又是何人,正他鬼头鬼脑冲着自己招手。

待刘浓轻步行至近前,顾淳道:“阿姐欲见你。”

刘浓轻声笑道:“在屏前,尚是在屏后?”

顾淳撇了撇嘴,哼道:“屏前何如,屏后又何如?”

……

华榕耸立似标,陆氏巍峨若国。

陆晔站在水檐下,放眼望向雨中之国,张澄刚走,至后院见其姐张氏去了。雨中的庄园,白墙黑瓦掩于新柳,朱红高楼起于碧潭,满眼所见雾蒙一片,如此烟雨江南,却为北人所窃,如此大好山水,却为北人借书,陆晔甚是不忿,却不得不自赏自识于此小国。

“沛郡刘氏入吴,王导之心,路人皆知也……五兄,若是汝而今尚在,将以何择?”陆晔眯起了眼睛,想起了自小便极是崇拜的五兄陆机。

“小娘子,莫荡太高喔……”

“知道呢,静言,莫荡太高……”

“哼,阿姐,静言才不会输于你……”

纤绳起于朱亭,朱亭长宽各有五丈,系着各色丝锦的纤绳荡来飘去,美丽的小仙子紧紧拽着纤绳愈荡愈高,小静言不甘势弱,荡得比她更高,金铃响声不绝于耳,娇笑软语盘旋徘徊。

陆晔看着在雨中荡秋千的两个小女郎,面上笑容渐起,高声道:“静言,莫荡太高!”

“族叔!”

小静言吐了吐舌头,从秋千上跳下来,绕着院墙一路小跑,奔入陆晔的怀中,摸着陆晔花白的胡须,格格笑道:“族叔,静言想有柄剑,真正的剑!”

“剑?!”陆晔微微一愣。

小静言大声道:“然也,剑,剑乃百兵之祖,敛寒于鞘,不出则已,一出两刃见锋,莫可抵挡。”说着,挥着手“霍霍霍”的胡乱比划。

陆始从院外来,险些与疯奔的小静言撞在一起,皱眉道:“族叔,该让静言习……”

“剑!”

“然也,剑,两刃皆锋!”陆晔仿似并未看见陆始一般,转身走向室中,淡声道:“静言喜甚,便让她习甚,莫要拘她。”

“族叔……”

陆始正欲再劝,却见族叔的袍角已隐入室中,随即“哐郎”一声,门闭。

……

山青青,水迢迢,蓬船人家绕。

会稽,乌伤县。

老婢站在骆氏门前,遥望着朱红大门,眼底不带半点色彩,端在腰间的双手却微微颤抖。深深闭眼,吸了吸鼻子,仿似在嗅院中那株老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