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另一个剧本(第2/3页)

这一点是事实。

但陛下不一样!

若陛下解决了杨庆,他会与各方和睦相处,事实上陛下已经答应将两广福建封给桂王,将四川云南封给张献忠,将西北尽数给李自成,陛下同样可以和你们保持和平。”

丁启相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白,留着杨庆他早晚得弄死你们这些割据势力,你们谁也打不过他,但换成朱慈烺就不一样了,你们总不会怕朱慈烺吧?而经过杨庆整编后的几十万明军,也足以保证你们打不到江南,如果朱慈烺敢打你们,大不了你们合伙对付他。没有杨庆这个军神级人物,你们合起伙来难道还压不住朱慈烺?再说朱慈烺也不会对你们感兴趣,有江南的花花世界谁会惦记你们那里,看看南宋除了口头上喊得凶,什么时候真正惦记过河北?以后这样维持四分五裂的和平岂不是皆大欢喜?

“你们真与李张谈妥?”

陈名夏说道。

“那是当然!”

丁启相坦然说道。

那当然是骗人的。

他们连密旨都没给李张送,送了后者也不会搭理,这一点丁魁楚和毛奇龄还是清楚的,虽然他嘴上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却很清楚无论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不会做傻事。

杨庆的确是在熬死他们。

可他们也真被熬得提不起斗志了啊!

至于皇帝……

这根本就没朱慈烺的事。

包括给桂王的密旨,还有这封给多尔衮的密信,全是丁魁楚和毛奇龄炮制的,皇帝的守卫全是那些倭奴士兵,他们本身就只听丁魁楚的,丁魁楚想干什么都行。但计划是真的,这个四国倒杨,皇帝中心开花的计划本身是真的,只是这个计划的前提,首先得是多尔衮大举进攻牵制杨庆的至少一半兵力,李自成和张献忠才有动手可能,桂王才有出兵的胆量。

多尔衮南下大举进攻黄河线是整个计划的前提。

首先清军大举进攻。

然后丁魁楚他们鼓动皇帝下旨调李张桂三家出兵,由皇帝亲自带领着御驾亲征,喊出光复北都的口号,反正口号喊得响一些。皇帝下旨后他们再去游说那三家参与,那时候杨庆至少一半兵力被清军牵制,这三家也才能有胆量搞事情。

这就是空手套白狼。

用哄骗忽悠多尔衮先动手,谁都知道自己斗不过杨庆,但四家联合就有希望了,没有带头的其他都不会动手,有带头的其他才敢,假如那三家依然不肯参与……

那就让杨庆捶多尔衮一顿好了!

他就是捶死多尔衮,也不会影响其他人,毕竟皇帝也是喊光复北都的口号。

如果他们被成功游说,那剩下就是张献忠顺流而下,桂军出韶关,李自成大举出关中,打出旗号就是奉旨出兵抗清,杨庆如果阻挡他们,那么江浙士绅就制造舆论逼迫,如果杨庆执迷不悟那皇帝只有义正言辞地解除其权力。话说抗清这是抵御外敌的大义,正得不能再正了,而且还是杨庆最喜欢宣扬的,现在人家都主动来抗清了,你反而横加阻挠这就很不像话了。

他们的真实目的并不重要。

反正他们说是抗清的,话说陈济棠带着一大帮日本顾问,都一样说他是去抗日的呢!

如果杨庆同意他们出兵,那就三家各出精锐去护卫朱慈烺兵临南京。

皇帝陛下还都。

你杨庆自己看着办吧!

十几万大军在南京城外就等着你开门了,你是开还是不开?

话说丁魁楚和毛奇龄这也是密谋很久的,说到底皇帝如果不带着十万大军是别指望还都,但这十万大军首先得能凑出来,这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唯一妙计。

但前提是先空手套白狼,把多尔衮忽悠进这个局。

陈名夏沉吟着。

“走,我带你进宫!”

他很快站起身说道。

丁启相赶紧起身,两人出去上了一顶八抬大轿。

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在杨庆那边已经快被马车淘汰,尤其是因为杨庆的鸟粪补贴养马制度,使南方马匹数量剧增,就连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大量从印度,阿拉伯,波斯这些地方贩马运来以减少贸易逆差。大量优良的马匹,尤其是马瓦里马这种适宜南方环境的马匹引入,使南方的马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幅提高,而杨庆甚至得到了第一批夏尔马,只不过还在济州岛的马场。马匹数量增加除了军用以外最主要就是拉车,四轮马车数量随着马匹数量增加同样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式公路建设,让马车客运货运同样又兴旺发达。

但在北都,这里轿子还是最重要的官绅出行工具。

“这北都萧条了许多啊!”

丁启相看着外面萧条的街道说道。

何止是萧条,他这话说完就听见前面突然人声鼎沸,紧接着一群乞丐蜂拥而出,饿虎扑食般把一只明显日子过得不错的哈巴狗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