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五章 全民公敌(第2/3页)

“楚公,他们已经启程了!”

徐平对杨庆说道。

正在暖棚里种菜的楚公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摆弄他那几棵反季节的西红柿。

话说这可是监国交待的重任。

随着离女皇宝座越来越近,公主殿下已经越来越难伺候了,不但要吃反季节蔬菜,要吃热带的水果,而且对巧克力需求量越来越大。正在以不准上床威胁他立刻派舰队远征南美去找可可种子,甚至还要他派舰队去新西兰抓恐鸟……

她觉得那么大的鸟一定很好吃。

她倒是和原本历史上的欧洲殖民者很有共同语言,幸亏杨庆告诉她的不是象鸟,可怜的象鸟从去年开始就再也没有人看到过了。

他这间暖棚是用木头框架,然后镶嵌玻璃制成,效果还是不错,只不过撑不住冰雹而已,好在冰雹不会在冬天出现,到夏天那些平板玻璃会拆下的。这东西目前依旧价值不菲,因为技术的限制,平板玻璃只能使用铸造法,实际上除了那些真正的豪门显贵,或者皇宫这样的,还很少有人舍得往窗子上装,玻璃的主要用途还是镜子和各种工艺品。

尤其是彩色玻璃失蜡铸造品。

因为目前玻璃工业需要的纯碱依然只能使用草木灰制取,更高端的路布兰法只是刚刚试验……

这种食盐制碱法需要大量硫酸。

而硫酸的铅室法同样也仅仅是刚开始试验……

这是杨庆的最重要科研项目。

倒不是说为了造玻璃,毕竟目前的玻璃贵点一样赚大钱,老百姓用不起没什么大不了,大明更习惯使用瓷器,玻璃工业也用不了多少,而是棉纺工业越来越受纯碱的限制了,这是必须大量使用纯碱的。为此他甚至已经开始从倭国及越南进口草木灰,虽然江浙不缺这个,甚至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能产,但架不住越来越多的纺织厂消耗啊!原本历史上路布兰制碱法也就是被这个状况逼出来的,为了能够有充足的纯碱,法国人甚至跑到美洲进口草木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路易十六开出一万两千里弗尔的悬赏。

最终结果就是路布兰。

虽然他还没来得及从路易十六手中领到这笔奖金,后者就被押上了断头台。

杨庆也是被逼的。

虽然他可以说坐拥江南巨大的草木灰产地,但百分之二十的含碱量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仍旧让那些制碱的作坊产量越来越供不上纺织厂的消耗量。

工业的疯狂发展,正逼着他也逼着整个大明上下,全都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向前。

而技术革新又推动工业发展。

一个良性的循环已经形成,就连第一批专利都已经出现,整个大明最时髦的就是开矿,开工厂,搞贸易再加上搞技术革新。虽然真正的海外贸易核心仍旧是过去那些,但大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一个超过一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的内部循环就足以支撑大明工业的狂飙,不说别的,就是那些原本穿不上衣服,但现在因为生活好转有钱买衣服的贫民一人买块布,都足够让所有纺织厂维持很长时间的高速发展。

就是那些因为穷,用不起铁制农具的农民,一家买一套铁器,也足以让钢铁业完成那临门一脚。

一户十斤铁还得十万吨呢!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年钢铁产量也无非就是这些。

大明自己就足够支撑一场工业革命,这个市场太庞大了,远不是欧洲那些国家能比,当然,前提是能吃饱饭,有最基本的消费能力,过去的赤贫状态是不行的。而杨庆这些年的改革目前来讲就是最大限度解决了吃饭,并让老百姓手中多多少少有了点余钱,哪怕这些余钱很多是他印的钞票。

但基本的消费能力具备了。

钞票有没什么大不了。

自由兑换金属货币本位,只要能够维持下去,纸币的价值和金属货币并无区别,现在连长崎的倭国商人都收龙元纸币。

更别说还有朝鲜,倭国这些周围已经被打开门的市场。

他用六年的时间,硬生生通过各种手段,从高端的金融,到低端的抄家,从开挂到老老实实种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总之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终于才把大明推到了真正工业革命的临门一脚,甚至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门里的风光……

然后皇帝回来了!

你回来干什么呀?

谁欢迎你啊!

新兴的工商业资本家不欢迎你!

那些新兴的工商业资本家们根本没空跟皇帝扯淡,大家赚钱赚得气都顾不上喘,你跑来搞什么事情?你安安静静去死不行吗?非要跑回来诈尸吓唬人!我们都是分分钟几百几千的银子,哪有兴趣跟你胡闹?你这纯属搞事情啊!

话说一路之上想弄死皇帝的那些人后面有没有这些人的影子,这个就真得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