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女知青她回城了(01)

“哎, 春华,你那小姑子从昨天回来,就没有出过门吧。”

“在睡觉呢。昨天回来就一直睡, 叫吃饭都没起来。”

回答的那位年轻妇人撇撇嘴, 神色透着不满。碰到隔壁擅长八卦, 家长里短讲是非的王婶子, 赵春华更是忍不住的埋怨起来。

的确当初她的丈夫因为害怕下乡,故意摔断了腿儿,还将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子之名报上去, 让哭哭啼啼的小姑子代替下乡。

可自从小姑子下乡之后,她的丈夫颜尧就出于愧疚的心理,每个月都额外的寄钱寄票, 尽可能的让小姑子的乡下生活轻松一点。这样不算弥补吗?

偏偏小姑子回来以后, 招呼不打,看到家里没她的位置后, 直接黑着脸的将孩子的东西一股脑丢出来, 然后躺在床上, 睡到现在都没醒。

能指望这种满肚子怨气的小姑子, 帮忙做家务吗?

赵春华越想越呕, 直接将盆子里放着的衣物, 用棍子锤打得砰砰作响。

主动找她说话的王婶子嘴巴下意识的一撇,眼中闪过一丝鄙夷。

当初老颜家小闺女下乡当插队知青的原因,大杂院住的人, 哪家不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老颜家有三个孩子, 老大颜姞二十岁就嫁人了,如今是三个孩子的妈。老二颜尧,轮到政策规定城镇人口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人到广阔的农村资源建设, 当时已经十八的他恐惧下乡。

在爹娘打算托关系给他找份临时工的情况下,依然狠绝将自己腿摔断的同时,偷偷的把当时只有十四岁的颜盈名字报了上去,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也确实如颜尧所愿,单薄、瘦小的小姑娘哭哭啼啼的下乡插队,如今十年过去,才好不容易回来,面对当初的罪魁祸首,哪怕以前再怎么温柔腼腆都会愤恨不满,更别说还占了房间,彻彻底底的抹杀了小姑娘在老颜家的存在感。

这赵春华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脸埋怨,被她丈夫害得小小年龄离家在乡下独自讨生活的小姑子的。

王婶子啧啧连连,摇头晃脑的转身回了自家。

赵春华继续在院子里,泄愤似的捶打衣物。丝毫不在意旁人投以异样的眼光。

所谓大杂院,前身是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后来,由于人口的蔓延和渗透,原本一家一户居住的院子便挤进了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住户,这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大杂院。

像老颜家所在的大杂院,解放前为标准的三进。解放后,隔绝三进的院墙、宅院拆了,原本的倒座房,耳房,抱夏,厢房,正房,后罩房等房间都住进人。

而且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老颜家当时总共分了三间房,外加一条三米左右的过道。由于最靠里,那条过道被利用起来,改成厨房、厕所。

三间住房,父母住一间,没生颜盈之前,颜姞、颜尧分别住一间,颜盈出生后先是跟着父母住,后来大点就搬去和颜姞同住,再然后颜姞出嫁,房间就彻底属于颜盈,再再然后颜盈被迫代替颜尧下乡,她所属的房间在颜尧娶妻赵春华生下两个儿子后,就归属于颜尧和赵春华的两个儿子。

而在颜尧、赵春华有意为之下,整个家已经没了颜盈的痕迹。事实上,颜盈下乡当知青十年来,只有最初的几年,愧疚心疼各种情绪相交下,给颜盈寄过钱,可是随着颜尧的两个儿子降生,已经有四年多没有给颜盈寄过钱财。

相反还寄过一封诉苦的信,说家里怎么怎么不容易,颜盈是大人了,要好好的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反正就颜盈出色的理解能力而言,就是变着花样儿想从颜盈手中抠东西。

颜盈到来时间段,恰好就是原主‘颜盈’收到诉苦信,伤伤心心哭了一晚上的第二天。按照438所提供的原剧情,原主‘颜盈’没了来自家庭的供养,又弱唧唧没有力气导致日子更加难过,最终把自己给嫁给了大队长家的小儿子,一个游手好闲,流里流气的二流子。

日子嘛,将就过得去。只不过没等几年,国家就放开政策,先是恢复高考,然后允许知青回城。

原主两次回城机会,都人为|性质的错过了。先是高考,原主所嫁的男人害怕原主考上大学后就不回来了,直接就严加看管不让原主参加高考。

后来允许知青回城,更是没收了原主一切身份证明,原主偷跑一次就打原主一次,到最后熟悉的知青一个个回城,原主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生活又像炼狱,直接疯了。

颜盈到来的时间节点,十分的巧妙,所有性格上的改变都顺理成章。不喜欢装懦弱,哪怕有时候小白花一样的姿态,更能博得怜惜,颜盈也不喜欢。

颜盈又不像原主,感觉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苦难,在断了父母经济支持后,很快就向现实妥协。颜盈只会用自己粗暴且直接的手段,和现实达成某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