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暧昧 进不得,退不舍。(第2/4页)

盛夏点头:“嗯。”

“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作文竞赛保送这个政策。”

“嗯,我知道。”

当时参加比赛也不是为了保送,只是喜欢。

“河大这一项自招呢,也是可以降分到一本线录取,但和其他的自招有些不同,”付婕拿出了手机,点进河清大学官网。

那一晚,盛夏逛遍了河清大学的官网,就是没点进“招生”,因为觉得与自己无关。

从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到港澳台侨、留学生,河大招生的方式和面向人群还是很广的,不止高考这一项,除此之外还有强基计划、筑梦计划等,大多都是面向竞赛类的学生。

付婕点进强基计划,招生专业里,竟然看到了历史学、考古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就是这个,中国语言文学,但是没有那么简单。”付婕点进招生简章。

“规定是古汉语文学方向,是新设的专业,在校期间不能转专业,专业前景未可知不说,听起来你也大概能想到,可能会比较枯燥。”

古汉语文学,盛夏有浅显的概念,“枯燥,我不怕。我喜欢汉语。”

付婕笑了笑,“其它自招无非要竞赛成绩,再笔试面试,这个不一样,没有笔试面试,满足条件就可以报名,审核通过就可以降分,但是条件很苛刻,竞赛还有规律可循、有竞赛班可以上,这个可没有。”

招生对象里,除了普遍的那些全日制高中毕业、政治正确等等条款外,实质性的条件有:

一、在国家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1篇,或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5篇;

二、在B级以上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1部(10W字以上);

三、在省级文学类比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名次;

……

……

盛夏这才理解什么叫做苛刻。

要知道,在国家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是省级作协的门槛。

“第三项你是没问题了,省级刊物的你是不是也有?”付婕问。

盛夏答:“有,发表过四篇,但是其中一篇是诗歌。”

付婕竖起大拇指:“诗歌五首才算一篇,就不能算了,那就是已经有三篇了。”

盛夏理智分析:“省级刊物也许不算难……”

闻言付婕瞪大了眼,赞赏又震惊地看着盛夏,盛夏这才感觉自己自吹自擂得有点过于自然了,有些不好意思,低声道:“我还有一些存稿,可以投投看。”

付婕说:“那难点就在出版了。”

可以说,这项招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临时抱佛脚绝对达不到这条件。

且不论第一第二项多难了,就是第三项,省级文学比赛,之前没参加过的话,也是白瞎。

而B级和A级出版社,对文学性有很高的要求,出版一套流程走下来,怎么说也要半年。就算是有些操作空间,三个月也是最快的了。

而这项自招的公告是12月底刚出的,报名时间设在4月10日-4月15日。在这期间出版一本书,简直天方夜谭。

除非有存货。

“老师,我写过一些诗词鉴赏,之前有编辑与我约过稿,可以作为合集出版,但是是C类出版社约的,而且我篇幅也还不够。”盛夏冷静分析。

她之前就想过,等高考完了好好整理,再添加一些内容,然后再投稿。

付婕发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真是个宝藏,“有多少?”

“有三十几篇,一篇在2000字左右,大概,有六万字吧?”

“天呐!”付婕大喜过望,虽然字数还不够,但是,一个高中生,写了三十多篇诗词鉴赏,这已经足够惊喜,“如果再写够字数,你需要花多长时间?”

盛夏细数,“一篇,晚上回去两小时到三小时能写完,加上修改,大概一个月。”

一个月,时间很紧。满打满算4月底能出,但是,太紧了。

付婕迟疑了。

虽然这速度已经是别人望尘莫及,但是最终能不能出,是个问题。耗费如此大的心力,在这个时候无异于是赌。

要知道这个时间用来巩固和复习,相信也有不俗的效果。而且,盛夏目前的学习成绩不算稳定,跌出一本线也不是没可能,如果因为要满足自招条件,最终没过一本线,那也是做了无用功。

“很冒险。”付婕总结。

盛夏眼眸带光,温柔却坚定地说:“老师,我想试一试。”

付婕对上盛夏的眼,忽觉自己以前说得不对。眼前的女孩,她不是茉莉,她更像枯枝开花的雪柳。

金贵,却也强韧,一经绽放,久盛不败。

“好,我给你联系出版社。”付婕应下。

“谢谢老师,对了老师,有些出版的核定标准不是上市,是定稿获得书号,您可不可以帮我问问河大招生的老师,他们在这一块到底怎么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