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2页)

老妇人是个精明的,刚才听到里正与这商队小哥的交谈,更加意识到读书认字是件大好事,她当然希望自家的几个孙子也能学些字。

那王老大是她家邻居,他媳妇是因主家犯事,被发卖的罪奴,病得快要死的时候,被路过的牙行人半卖半送的低价卖给王老大,才捡回一条命。

王老大不惜在村里借债,坚持将人救活后,就娶其为妻,婚后生了个儿子,被教养得特别好,与村里其他孩子看着不一样,让老妇人看着羡慕不已。

看到她这态度,里正神情凝重的点头道,“好吧,回头我和村里人商量一下,看看其他人同不同意。”

“为啥不同意,像现在这样,满村都找不出两个能读会写的,遇到点事,就得去镇上请童生老爷出面,多麻烦啊。”

何殊知道里正在犹豫什么,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答应让一个女子在学堂当先生,绝对是个挑战。

“里正爷爷,这位老奶奶说得对,对你们村来说,现在最关键的是让村里的孩子有机会学认字,而不是计较先生是男是女的问题,能有个可以教孩子的先生,不管男女都要珍惜、敬重。”

老妇人连忙点头,“对、对,小兄弟真不愧是读书人,脑子就是比普通人聪明,小小年龄就特别有想法、有见识,大侄子,你听小兄弟的准没错。”

何殊在接下来又以闲聊的方式,说了些在没有笔墨纸砚的情况下,如何用木板制作黑板,用蛋壳磨成粉,制作成粉笔,以及制作碳笔的方式。

既然遇上了,而且她对这个村子里的人印象很好,就想尽量提点一下,希望他们能够抓住机会。

这辈子当了太子,身居高位后,她才越发体会到做人的不自由。

这个不自由包括但不限于她出行不易,不得不长期被困深宫,还有她在说话、做事方面的种种受限。

哪怕她这辈子的皇帝爹,早就认清自己的水平,对她言听计从,让她大权在握。

可她不仅不能因此就由着自己的性格脾气做事,做任何决定反倒要更慎重。

因为她身上不仅背负着自己一家子的未来,还有那些忠于他们的手下人的性命前程。

所以她就算想要做什么事,也只能先记下来,再慢慢谋划,寻找合适的时机,不是想做什么就能随口吩咐下去,要求朝野上下都配合。

这次出宫之后,何殊才发现某些地方官员的欺上瞒下现象,近乎明目张胆,形势远比她此前所预想的更为严重与恶劣。

而这还是在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她还没到过几个地方的情况下,就已亲眼看到的情况。

都是在暗卫传递回宫中的信息中,所无法显现出来的。

不是暗卫做事不尽心尽责,而是因为那些在他们看来,都是可以简单的用一笔代过的常见现象。

何殊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实在有些太过理想主义,就像这次提出的税改方案,真要说起来,其实有些操之过急。

可她明知如此,还是选择抓住机会将这件事提前上马,说到底,还是因为从本质上讲,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她想为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老百姓多做一些事的心情,实在太过迫切。

因为她曾生活在那种百姓衣食无忧,政府不仅不收基层老百姓的税,还会给贫困百姓提供生活补助的社会。

既然无法闭上眼睛安享尊荣,做个不关心百姓死活,能问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蠢话的昏庸太子,就只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看看眼前这些村民的房子,大多房子都是泥土墙,顶上盖的也大多都不是瓦,有些墙体已裂出一条条缝隙,完全称得上是危房。

只有少数人家是土坯瓦屋,那些应该都是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家。

像里正家主屋的三间青砖泥瓦房,在这个村子里算是独一份。

这些都是何殊若非亲眼所见,不管是她前世住在高楼大厦中,还是今生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深宫中,都想像不出的场景。

也正因亲眼看到这些大安基层百姓的生活环境,让何殊更加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并且还想为这些百姓多做一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