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2页)

在杨家,主事者是同辈中能力最出众的那个,可是执掌庶务的却是嫡长房一系。

杨家若能跟着瑞王打下一片江山,在论功行赏时得到爵位,肯定是杨承宗一支受益最大。

在大安时,他们可以表现出看不上那些因战功而封爵的勋贵人家的态度,与其针锋相对,推崇书香文人风骨。

可是打心里讲,这世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视功名利??如粪土?

连大名鼎鼎的乐贤居士,也是不顾众人的非议,为出仕不惜一再改换门墙之人。

杨承功当然知道他大哥的那点心思,皱着眉道。

“大哥,王爷需要的是能真正帮他成就大业的能臣干将,将来论功行赏,论的也是功绩,肯定不会依据各家派出的人数多少来决定,老太爷年事已高,不可能跟着出海,你我亲自带人来此,就能代表杨家全心追随王爷的诚意。”

杨承宗彻底冷下脸,有些尖锐地问道。

“谁家当家的没来?他们不仅来了,除老弱妇孺留下外,还直接带上所有青壮,就算是我看了,都知道他们是铁了心要追随王爷,那林家更是老太爷亲自带人过来。”

说起这些,杨承宗就满腹牢骚,回到祖籍后,他们才知道那封信中还有隐藏内容,才明白他爹的选择,对他们杨家而言,这确实是场大机缘。

可是他爹一边说绝对不可三心二意,与老四在私下里商量过后,又不顾他的劝说,决定先派他们过来探情况。

杨承宗知道他们是认为瑞王想要在海外成事,就注定离不开他们的辅助,才会不给他们留后路的直接召集他们。

可是来到定海水师大营后,就能看出,瑞王手下人才汲汲,还多是与他们杨家存在竞争关系的人家,其中不乏实力底蕴尚在他们杨家之上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杨家再拿乔,只会落得两边都不落好的局面。

杨承功一直看不上他大哥这急功近利的性格,但对方是嫡长,他也只能耐心向其解释。

“大哥,这毕竟是关系到我们杨氏全族的大事,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我们杨家与那有些人家不同,只要我们杨氏根基在,就算一时不顺,迟早也能东山再起。”

杨承宗冷冷地看着对方,“你就是这么说服爹,成功让泽哥儿留下?”

发现他大哥竟然摆出不惜要与他撕破脸的阵势,杨承功有些意外。

“大哥,让泽儿留下,是爹反复思考过后的决定,他下科能考中的概率十分大,连小公子都选择留下,我们杨家也在大安留下一支,不为过吧?”

杨承宗冷笑一声道。

“可惜厚泽没有小公子那样的福气,有个当皇帝的叔叔关照着,你就不怕他也步了你的后尘?哦,你怕,所以在离京前,你特意让弟妹派人怂恿媛姐儿去见何……小公子?”

媛姐儿是他的继室为他生下的小女儿,长相十分貌美,心机才华样样不缺。

若非当今皇上早已取消选秀,宫里则因太子的命格特殊,十分忌讳别人提及太子的亲事,他的小女儿现在说不定已然成了贵人。

四房说服他爹让杨氏下一代子孙中最出色的杨厚泽留下,又让媛姐儿去何昌逸下值回家的路上偶遇,打的是什么主意,杨承宗心里十分清楚。

只因他也希望这件事能成,才没有阻止,可惜媛姐儿的一番谋划失算,没能引起何昌逸的丝毫关注,他也只能死了份心。

杨承功不确定对方到底知道多少,但他绝对不能承认,毕竟这种操作实在有损他的声誉。

“大哥,我又不是不同意你的想法,只是考虑到我们来大营的时间尚短,才想多打听一下,你又何必对弟弟的意见这么大?”

杨承宗目含深意地看着对方,“我只希望尽快,不想因为大家心不齐,力气不往一处使,从而误了我们杨氏一族的前程。”

兄弟二人因对方耍心机而起争执的事告一段落后,瑞王那边就已得到消息。

接过何昌逸为他倒的茶,左宣宏直接嗤笑道。

“这杨家,哼,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也不想想当年他们出了那么大的错漏,若非有你出面帮他们收拾烂摊子,他们杨家早被先帝都给砍了,还有机会谈什么基业?”

瑞王也觉唏嘘不已,“我当年也是看在杨老太爷是个人物的份上,才出手帮他们一把,看来昔日的精明人物,现在也糊涂了。”

“可见当今的手段实在不凡,继位没几年,就将他赶回家养老,又将杨老四给坑在一个废弃的位置上,一坐就是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