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大心头一暖,过了四年,还记得自家老爷,也不枉自家老爷惦记他一场,想到此处,刘大态度都和缓了,低头对着谢继宁道:“谢小公子,我家老爷有请,”

谢继宁想,当时要不是刘先生,自己恐怕还不会那么早就读书,或者要经历很多才读书,也不会有今天,于情于理自己要去拜访一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便和谢如方商量,续交了房费,因为囊中羞涩就上街买了些普通糕点跟着刘大去了刘家,只见刘大带着谢继宁走到了一处宅院,

只见金柱大门上有着刘府的牌匾,大门双开,门上挂着一对兽头做的门铺,上面挂着一对圆型黑油锡环;

门枕石上雕有鸟雀,门楼放置箱子型有狮子门墩,刘大带着谢继宁父子从侧门进入,一进门就是一座一字影壁。

绕过影壁进入前厅,只见一个瘦高的男子站在一盆盆栽前面,听见谢继宁几人到来的声音,转过头来,目光精湛,神态却非常柔和,正是谢继宁四年之前遇到的刘方杰。

谢如方紧张的带着儿子行礼,刘方杰道:“快坐下喝杯茶,谢小兄弟,我说的话灵验不灵验,我说你家的这个儿子会有出息,现在是不是已经灵验了一部分啦!”

见刘方杰如此风趣,谢如方从见到这样的屋子就开始紧张的心情蓦地放松下来,笑着说:“灵验,灵验极了,托您的福气,我家小子才能读书,当时您走后,我们一回家就将宁哥儿送去读书去了,宁哥儿读得好,郭先生都夸奖他!”

刘方杰轻轻抚摸自己的胡须,然后问道:“读书读到那里了?”

谢继宁想成年人和小孩子的社交礼仪就是这样,书读得怎么样,成绩如何,这一分钟忽然有了现代被叫给来自家玩的亲戚表演节目的感觉,

但是这种表演不一样,可能会关乎未来,便打起精神来回答道:“《小学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易》、《书》、《诗》、《仪礼》都有涉及,但是却不解其意。”

刘方杰道:“你年岁小,不解其意正常,况且你已经过了童试,想来学得扎实,我问你:‘大学之道’何解。”

谢继宁想,自己和刘先生的一开始就是问的《大学》,也算是也一种缘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要彰显品德,修心养性,”谢继宁开口流利的将《礼记.大学》背诵,并且解释其含义,

只见刘方杰又问:“恭则不侮宽则得众。(1)”

谢继宁简单的思考一下,冷静的回答道:“……是谓中庸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庄重就不致于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拥护,因此从性格修心方面论述就对了。

只见刘方杰淡淡微笑,也不曾说是否满意,见谢继宁抬头看向自己,便笑着说:“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谢继宁大喜,连忙鞠躬同意,大声的说:“我愿意!!!”

谢继宁如此高兴,是有原因的,这四年跟着郭童生学习,已经到了极限。

虽然谢继宁记忆力强大,但是毕竟曾经学习的和这个世界的不是同一个体系,所以他都是自己摸索着学习,这样的效果当然不会好,

但是自己家里条件有限,没有相应的人脉资源,最好的机会就是郭童生有一个同窗考上秀才,打算牵线谢继宁到那里读书。

现在有了更好的机会,怎么能叫谢继宁不欣喜若狂,拜师难得,拜一个好师傅更是可遇不可求,想来老天对自己挺好的。

刘方杰高兴的大笑,忙叫管家安排饭菜,庆祝自己收徒,谢继宁想自己这个师傅也算性情中人了,这样也好,不是老学究,自己未来也轻松一些。

刘方杰随即和谢如方搭话,却见谢如方比谢继宁还高兴,已经笑得不会说话了,就索性放谢如方自己激动。

转头和谢继宁交谈:“你年纪小,却力压众人成为此次童试第一,只怕众人会有想法,隔几天就是良辰吉日,到时,我安排宴会,你正式拜师,然后见一见这怀安县的各位读书人。”

谢继宁忙点头答应,不就是其他人不服气要考教自己吗?怕什么,不招人妒忌是庸才,考教都是小问题。

倒是自己家里钱已经被这次考试花光了,只怕回家需要想办法挣钱才是大事情。

谢如方一路笑着赶车回家,因为来时是众人结伴而行,结果回去就是谢如方父子回去,谢继宁一路上都在担心路上的安全问题,谢如方一点都不担心,一路上都兴奋极了,这种兴奋在见到家人的时候达到了高峰。

谢继宁去考试,结果桥头的其他人都已经回来了,就谢继宁父子还没有回来,问其他人只说有事情,一家子正在提心吊胆的,结果谢如方回来就带来了这样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