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重演旧事(第3/5页)

男子清冷的声音幽幽传来:“诸位若觉得这笔联姻划算,不妨将小公主娶回府中。”

被摄政王驳斥的两位臣子面面相觑,心想:当初用霸王枪挑去金国小公主铠甲,撩拨得人家姑娘芳心乱动的始作俑者又不是他们啊!

若是能抱得完颜洛羽这样明艳娇俏的美人,还能为大魏立下丰功伟绩,他们定然火速回到府邸,挥笔休掉发妻,迎娶美人。

只可惜老天爷不给他们这个名利双收的机会啊!

就在几位内阁大臣不知该如何规劝摄政王时,竹成文开口道:

“摄政王最初与西夏王联手时曾立下盟约:大魏得天水和北定二郡,西夏得陇西和酒泉二郡。如今旭风王子以小公主的婚约为由,将本该分给西夏的酒泉郡拱手送给大魏,此举能让大魏获得最大利益,但从根本上算是撕毁了与西夏的盟约,王爷可是在担心损失西夏这个盟友?”

陶临渊向竹成文投去赞许的目光,沉声道:“西夏王对酒泉郡势在必得,大魏若是接手此地,不止是与西夏撕破脸皮,还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咱们连金国都打赢了,还会惧怕小小的西夏吗?”

“是啊,下官听闻金国大可汗最疼爱小公主,摄政王若是迎娶了小公主,大魏与金国亲上加亲,两国联手,还会打不赢一个西夏?”

“非也,你们只看到了利,未窥见弊啊,金国是想挑拨离间大魏与西夏的关系,好在两国反目成仇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御书房的争议声滔滔不绝,听的人心烦意乱,脑壳生疼。

魏无晏放下手中书册,想要走出殿外静一静。

“陛下要去哪里?”

陶临渊面对争吵不休的臣子,余光一直注视着隔壁的动静,他瞧见小皇帝披上明黄色的锦织羽锻斗篷,举步朝殿外走去,于是问道。

魏无晏侧过身,迎上男子探究的目光,微微一笑,双目晶晶,两颊融融:

“朕腿坐麻了,出去溜达溜达,到午膳的时候回来与爱卿一同用膳。”

“外面起风了,陛下莫要出去太久。”

君臣二人之间的对话看似和睦,可在一旁观望的臣子却觉得小皇帝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

出了垂拱殿,魏无晏并未走远,而是登上一旁的赏景楼台。

手扶凭栏,即可将宫中的殿宇尽收眼底。

眺望波澜壮阔的景致,魏无晏深吸了一口气,新鲜的空气呼入脾肺,却并未将胸口的郁结之气排出来。

“陛下独登高楼赏景,不知有何感触?”

魏无晏转过身,她瞧清楚问话之人,秋眸中闪过一丝惊讶。

“竹侍郎,你怎么出来了?摄政王与诸位卿家的议政结束了?”

竹成文看向略有惊讶的小皇帝,淡淡一笑,他走至女子身侧,俯视楼台下一座座深红色的宫殿,阳光照耀中,金灿灿的琉璃瓦闪着刺眼的光芒。

那是代表着权势的光芒。

他没有回答小皇帝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道:

“古人道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都说人站在高处,看得远,眼界会变得更加开阔,使得心境空明,摒弃杂念,心中只有天与地,仁与爱。不知陛下可有这种感悟?”

魏无晏知晓竹成文和薛锰是摄政王极为信任的左膀右臂,整个宫里,除了詹公公和宝笙,只有这二人知道她女儿身的秘密。

她笑了笑,诚然道:“朕不及竹侍郎高情远致,心系天下。只觉得站在这高处,小凉风飕飕,吹得人背脊发寒。”

竹成文眉梢轻蹙:“那臣就与陛下直言了,摄政王曾与臣提及陛下聪明伶俐,对朝中政务更是能洞若观火,想必陛下应该清楚,大魏若与金国联姻,各有利弊,但归根结底,利大于弊。”

魏无晏唇角噙着淡淡的笑意,道:

“竹侍郎想让朕心怀天下,规劝摄政王迎娶金国小公主,好让大魏与金国共修于好,是不是?”

“不错,摄政王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倘若陛下不松口,王爷定不会迎娶金国小公主。臣希望陛下明事理,日后与摄政王共执江山之女子,必要有海纳百川的大度。”

魏无晏轻笑一声,她抬眸看向碧空中的一片孤云,语气果决:

“恐让竹侍郎失望了,你的要求朕不会答应,朕心量狭小,只是山间的一条清溪,容不下其他川水汇入其中。”

她转过头,看向目瞪口呆的竹成文,一字一顿道:

“一旦容纳了其他川水,朕就不再是那条小溪了。”

告别了竹侍郎,魏无晏回到垂拱殿。

御书房的臣子早已退去,屋内寂静无声,只有龙袍珊珊作响的摩擦声。

魏无晏绕过山水刺绣屏风,看向太师椅上单手扶额的摄政王。

男子俊美的眉宇间聚拢一抹倦色,长睫半垂着,在日光中投下一片阴影,使人瞧不清他眸中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