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澄音堂很快送来了字帖,江叔还搜集了几卷府上珍藏的名人字画一并送来,美其名曰帮助她“陶冶情操”。

阿朝翻看了几本字帖,竟然都是哥哥的笔迹。

江叔笑道:“大人回去之后,就将姑娘的事放在了心上,这几日连更晓夜的总算忙完,姑娘瞧瞧,大人的字可是连陛下都赞不绝口的。”

阿朝抱着首辅大人的墨宝,信心百倍,当下就开始认真练习起来。

孟冬气温骤降,屋里烧着炭火暖洋洋的,崖香给她腿上铺上薄薄的绒毯,阿朝便能在书案前坐上一整天。

许是当朝首辅的字太过提神醒脑,又许是这份独一无二的殊荣给了她十足的激励,整日练下来倒也不觉得乏累。

谢昶这几日在忙北疆赈灾一事,一直不曾踏足青山堂,倒是江叔将阿朝的字帖送到澄音堂给他过目,望着小姑娘日益成型的笔锋,谢昶心中还算满意。

月中时府上收到请柬,竟然是送往青山堂的,阿朝打开一看,才知是崇宁公主生辰宴的邀请函。

公主的生辰在十月底,每年初冬万花凋零之时,唯有春未园的山茶花灼灼开放,为盛京一景,因而每年的生辰宴,崇宁公主都会在春未园宴请京中世家贵女一同庆贺。

阿朝思量再三,还是拿着请帖去问谢昶的意思。

谢昶坐在檀木太师椅上,指节轻叩着案面,“你自己想去吗?”

阿朝倒没有表现出太过热衷,唯一一次出门还是跟谢昶进宫谢恩,除了与崇宁公主有过一面之缘,那些世家贵女她一个也不曾见过,内心胆怯颇多。

倒是瑞春向她提了几个名字,都是在含清斋公主的伴读。

也就是说,生辰宴上她能见到的一部分贵女都将是她未来的同窗,不去似乎不妥。

江叔也在一旁开了口:“姑娘去吧,整日在青山堂读书写字,人也憋闷得紧,倒不如出去走走,赏赏花,听听戏,横竖那些姑娘小姐们将来也是要见的,既是公主盛情相邀,莫让人觉得咱们拿乔。”

阿朝又看向谢昶,总之,她听哥哥的安排。

谢昶沉吟了片刻。

他其实是不太愿意她出门的。

一来他在朝中树敌颇多,姑娘一出门,免不了群狼环饲,再多暗卫也难保万无一失,他兄妹二人一损俱损。

且他向来是不愿看到旁人对她指手画脚,私下议论她的背景,觊觎她的容貌,这是其二。

可江叔说得不错,小丫头总要出去见人,谢府应该是她的家,而不是困住她的牢笼,何况幼时她也是极好热闹的。

他总不能因噎废食。

思及此,他抬手将请柬递还给她:“让瑞春与盈夏跟在你身边,春未园空间旷阔,须得寸步不离,可听到了?”

他略一抬眼,便瞧见小丫头唇角翘起,眼底浮动着欣悦的神采。

脑海中忽然闪出个念头,不知春未园的山茶花可有她这般娇艳?

怔愣片刻方才回神,他捏了捏眉心,很快将这个荒唐的想法从脑海中掐灭。

待人离开,他将凌砚唤进来,交代了崇宁公主生辰宴的相应事项,而后提醒道:“里里外外,再加三倍布防,平日是如何护卫我的,便如何护着她,不得有半点疏忽,明白么?”

一身系两命,故而这些年他从敢不在防卫上掉以轻心,每每出行都是前簇后拥,谢府内外亦是重重把守。

外人说他讲究排场也好,戒备心强也罢,他与阿朝的安危才是首要。

他已经将她弄丢一次了,绝不能再有下次。

凌砚自梁王府受罚后头回担此重任,自然不敢大意,当即俯身应下。

阿朝回去之后便在苦心思索崇宁公主的生辰贺礼,几个丫鬟也跟着一起出主意。

盈夏提议道:“送金簪、玉镯如何?棋盘街上的华簪记最受夫人小姐们的欢迎,两位公主也都是华簪记的常客。”

瑞春却摇头:“既是常客,又是贵宾,成色最好、款式最新的自然都紧着公主先挑。况且陛下富有四海,公主金枝玉叶,什么样的珍宝没见过?”

一旁的佟嬷嬷提醒道:“公主爱美,便送香粉、胭脂膏子如何?”

瑞春忖了忖:“好是好,可京中时兴的香方、粉方未必及得上宫中的匠人所制,倘若民间有不错的独家配方,自然再好不过。”

这番话听下来,阿朝心中隐隐有了些眉目。

制作香粉不仅是世家小姐们闲暇时的雅趣,更是琼园的必修课,琴棋书画她不算精通,但若说起妆粉膏沐、胭脂头油,她还是略知一二的。

她与崖香交换了个眼神,崖香心下思忖一番,主动开了口:“或许……奴婢可以一试。”

话音落下,屋内众人纷纷看过来。

崖香想到阿朝如今的身份,琢磨了个说法:“奴婢祖上便是在济宁开胭脂铺的,只是突逢灾荒,家道中落,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好在那些配方都还留着,奴婢不说深谙此道,倒也略懂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