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2/3页)

深市做为全国信息化的先锋城市,经济特区,这是第一次给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开班授课。

对于深市来说,也是突破的第一步。

一个记者手里拿着话筒走到安夏身边:“小姐你好,请问您以前接触过计算机吗?”

“这样的没有。”安夏实话实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古老的计算机。

记者却误会了,因为机房里的都是286,再往前一代的计算机是8088,外观和功能与286天差地别,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她又提出一个问题:“那么,这次的考核,您有信心吗?”

安夏还是很老实:“不是太有信心。”

她甚至都不知道考核标准是什么,说信心没什么意义。

信心是基于知己知彼之上的。

记者还安慰她:“不要有压力,这只是一次考核,以后还会有很多次考核在等待着你。”

九点整。

培训老师将教室里的灯关掉,打开投影仪,将写满字的胶片放在灯台上。

“考核时间五分钟。过关标准,是一分钟之内,平均输入三十个字。”

胶片上的字是一则大约四百多字的新闻,没有英文,不需要切换输入法。

“开始!”

培训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响起了键盘声。

大多数人连指法都不会,只会用一根手指戳键盘。

少部分人抬头看一眼,低头戳来戳去。直到戳出一个字,然后再抬头看一眼。

还有一些人,抬头记住一句话,然后低头戳字,戳完一句话,再抬头看一眼。

有十几个人确实聪明,记住了指法,但也是抬头看黑板,低头看键盘。

安夏刚敲了第一个字:本……

坐在前面的人的椅子向后挪了一点,撞到了她机箱上的电源线,直接断电。

屏幕黑了,安夏一愣。

“老师,我的电脑突然关机了。”安夏举手示意,三万一台的电脑,还是挺贵的,别到时候说是她弄坏的。

老师忙过来,发现就是单纯的电源线松脱,重新插上,再等286缓慢地进入开机程序。

龚伟坐在一边,心里嘀咕:拖时间有什么用?老师最多让你重考一次,难道借着这几分钟,你就突然会打字了?

老师抬腕看了一眼时间:“我给你再加三分钟。”

“不用。”安夏熟练地点开文档,稍稍活动了一下手指。

在「哒……哒……哒」那慢悠悠的一下一下按键盘的声音中。

忽然,出现了如暴雨匝地般的敲键盘声。

那声音连续不断,持续响亮地在教室里环绕。

领导、记者、老师,都望向这个方向。

只见安夏的头一直抬着,眼睛盯着投影在墙上的示范文档。

双手在键盘上轻松的移动。

电脑文档上的字一串一串的往外跳。

有一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发出惊呼:“她打字速度比计算机显示的还快。”

五分钟很快过去。

开始统计结果。

班上打字速度超过30个字每分钟的学员有四个人。

那三个人除了另外两个平时就学习积极的人之外,还有一个陈勇。

他就是那种人人都讨厌的学生,嘴上说着「不学不学,我躺平」。实际上半夜三更偷偷苦练,誓要卷死所有人的卷王。

至于安夏,没什么好看的。

她在两分之内,把410个字的新闻全部打完了。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个速度,只有几个专门做会议记录的秘书才能达到。

在一众低头看键盘的人中,她是唯一一个能盲打的。

加之她说她之前从来没有用过计算机,简直就是奇迹。

一位领导问她:“你怎么打得这么快?”

“多练。”

另一位领导问她:“你怎么做到不看键盘?”

“多练。”

很明显,这样的回答,无法让记者们满意。

他们围着安夏,问长问短。

安夏也没办法,她想多说几个字,也不知道说什么。

确实就是多练啊,她打了那么多年的字了,平均每天七八个小时都在电脑前面。

何况,这也不是她的最好速度。

她的最快速度是每分钟240字,老的86版五笔字型不支持词组记忆,每次都得再打一回,才耽误一点时间。

看别人的字打出来的字有什么用。

能从自己脑子里出东西,敲出来的才有意义。

如果可以的话,她愿意减慢自己打字速度的一半,换来阿君的脑子。

“安夏安夏,你上报纸了!”晚饭的时候,一个女学员兴冲冲地拿着晚报冲过来。

当天的深市晚报上,头版刊登了领导关怀我市信息化培训基地的新闻。

除了领导的大照片外,还有一张邮票大小的安夏照片。

照片上安夏冷着一张脸,眼睛盯着墙上的字,双手在键盘上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