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4/7页)

“是身份的象征,穿上咱们厂布料做的衣服,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龚伟张口结舌:“你……早十几年你敢这么说,都能把你抓起来。”

“大人,时代变了。”安夏毫不示弱。

“行了行了,别吵,咱们是来解决事情的。”眼见着两人又斗了起来,陈勇从中打圆场。

陈勇对安夏说:“这样吧,我跟总厂问问,看看可不可行。”

又对龚伟说:“我认为安夏说的有道理,古代人还知道要亮个招牌,希望大家都能到自家买东西。我们怎么能一点品牌意识都没有。”

龚伟辩解:“如果她要买的是全自动织机,我还能理解。买的是缝标志牌的,那玩意儿,乡下妇女围一圈坐在一起缝,一晚上都能缝出好几十个,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吗?”

“你都说随便围一起都能缝出好几十个了,那不是人人都能仿?”安夏鄙视他。

“你这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二十万块!我认为不值。”

安夏笑笑:“这样吧,我们打个赌,如果它真的毫无价值,以后厂里的什么事,我都不跟你争,以你为准。

如果它的价值超过了它的成本,对我的决定,你只能提出有用的建议,这种毫无根据的瞎猜,就没必要说了。行吗?”

两人之间火花四射。

“行!一言为定!到时候别反悔!”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不行,你不是男的,到时候你要是耍赖说你本来就不是君子,那怎么办!我们立字据!”

“立就立!”

陈勇看着两人忙着写字画押,无语扶额。

老陈厂长对儿子新需求的态度不以为然,他也觉得没必要。

在他看来,防伪那是已经声名显赫的厂才需要的,牡丹厂远没到需要防伪的地步。

“对,你们是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搞得都是什么啊,都是给小孩穿着玩的衣服,没过几天,这股风就吹过去了,到时候买来的设备怎么办?放在那里乘凉吗?”

陈厂长语重心长的教育儿子。

在他的思想里,小孩能带来多少产值?他的父母,他自己,包括陈勇小时候,谁家孩子不是老大穿完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一套衣服能供全家六七个孩子。

至于牡丹厂现在能卖得好,那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外面多了一批暴发户。

但是暴发户才几个人?

社会上的平均水平还是老老实实在厂里拿死工资的人。

那些印着变形金刚的衣服,肯定很快就卖不动了。

说到最后,陈厂长干脆用:“我是你爸,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做事要稳,别跟个小孩儿似的,毛毛躁躁,听风就是雨的。”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后,心情不佳的陈勇遇上了龚伟。

陈勇打招呼:“真巧。”

“不巧,我来找我爸。”与陈勇相比,龚伟神采飞扬。

“你让你爸不要给牡丹厂再拨款?”

龚伟得意地摇着手指:“不,我让他一定要拨款。我爸也答应了,说会跟你爸商量商量。”

“你不是认为安夏这个主意不行吗?”

“对啊,我就是要早点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之处。不然以后开会,她都有一大堆话,烦死了。”

“你爸怎么同意的?”

龚伟挑挑眉毛:“嘿嘿,我跟他说,这个可以算做厂子里产业升级的重要成果,也不枉肖部长把九厂立为信息化产业升级的标杆。”

第二天,九厂传来消息:经厂领导一致协商同意,借给牡丹厂十万元采购设备。

两位二代同时发出惊讶的声音:“十万?”

陈勇意外的是自己老爸同意了。

龚伟意外的是说好了是直接拨款二十万,怎么变成了借钱,而且借还借得这么不大方,打了一个狠折。

两人又去找爸爸。

龚书记向两人解释:“你们现在再怎么说,也是自负盈亏,不能总向厂里伸手,这样在群众里影响不好。”

“你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不能什么事情都要父辈兜底。”陈厂长说,“总厂愿意无息借给你们十万,已经很难得了,别说银行贷款利率,就你们拿着你们的厂子去跟银行申请贷款,你看人家理不理你们。”

两人被爸爸赶回来,心里都不是滋味儿,办公室里充满着低气压。

安夏路过他们俩的办公室,发现两人垂头丧气,便过来关心一下。

“哎,听说你们去总厂了,怎么样?”

“总厂只肯借我们十万,还有十万的差额,上哪儿去找。”龚伟颓然瘫靠在椅子上,从鸡血到丧丧无缝切换。

“会有办法的。”安夏一笑,走了。

龚伟连眼皮子都懒得抬一眼:“十万,说有办法,就有办法。看把她给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