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7页)

“嗯,主要还是钱不够,我不是正式工,平时厂里的福利没有我的,工资也少。所以牡丹厂要人的时候,说可以凭本事拿奖金,我就主动报名来了。”

难得啊,居然是主动报名过来的。

安夏决定给她一个机会,她教会刘桂花使用「哇哦」。

“如果你能卖掉一张,就给你十块钱的提成。”

刘桂花飞快地心算了一遍,瞬间眼睛放光。

由于派出去做防伪技术介绍的人是划定区域的,互相之间不会跨区域抢活。

于是,安夏把同样的任务也派给了其他九个人。

不是强制任务,能卖掉就卖,卖不掉拉倒。

对于他们九个人来说,就是多说几句话的问题。

防伪宣传小组出发了,全国小朋友们获得了新的装逼技能。

小朋友们为了证明自己穿的是正版,不遗余力的在班上宣传,以各个学校为圆心,再以转学生为吟游诗人,就算牡丹厂没有派驻人手的地方,也自动自发的以穿正版为荣,以穿盗版为耻。

谁身上的变形金刚T恤没有能发出七彩光的防伪标,会成为全班嘲笑的对象:“没钱就别穿,穿个假的,丢人。”

于是稍微有点经济实力的小朋友,都缠着家长一定要买正品,绝不能买假货。

在品牌经济的带动下,一度被仿品冲击的正版服装厂又支楞了起来,继续向牡丹厂订购面料。

连其他本来采购仿品布的服装厂也舍不得现在的火热市场,纷纷弃仿而投奔正版。

到月底一结账,厂里的本月盈利居然跟九厂平齐了。

九厂比牡丹厂的规模可是大了好几倍,职工数量也多好几倍。

在三人高层会议中,龚伟提议:“全厂人拿着半拉工资福利,起早贪黑的干了这么久,咱们是不是应该发点出去?也算是实现当初跟他们做的保证。”

安夏反对:“别着急,现在不是年也不是节,没头没脑发钱不合适,不如多攒点一气发出去,效果才会好。”

防伪技术的赌约是安夏赢了,龚伟如约没有对她的话进行反驳,就问:“那年底发?”

三人一合计,要是持续这样的销售状态,到年底真的可以给工人分几千块。

龚伟在此时发挥了祖传技能——求名。

“都说财不露白,发几千块,有人会炫耀,更多的人还是会瞒着不说,不够显我们牡丹厂财大气粗。”

陈勇表示赞同:“对,以前每年到年底的时候,九厂职工拎发的福利回家,能搬好几天,在路上都是一景。所以九厂一直都是大学生分配的热门选项,招工也容易。”

“嗯,那咱们也弄点福利?”

米油面肉鱼,这些都是常规操作,跟九厂拉不开距离,用安夏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区分度。

“发一条鱼,跟发十条鱼,说出去,都是咱厂发鱼了,没意思。”

陈勇问道:“那你说发什么?”

龚伟兴冲冲地说:“其他厂子发冻带鱼,那带鱼放哪儿?不得有个冰箱?不然不就坏了吗?哎,咱们就发冰箱,想想看,几十台冰箱在街上跑,再印上牡丹厂职工福利的大红字,那多有面子。”

安夏想了想:“钱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买冰箱,不是要工业提货券吗?”

现在想买这些大家电,只有一些大单位有少量额度,跟安夏家的自行车一样,一年只能有一个职工买,有钱都搞不到。

龚伟昂着头,得意一笑。

他,终于在安夏面前扬眉吐气了。

龚伟敢出这个主意,是因为他爸跟青市的一家冰箱厂关系不错。

三年前,这家冰箱厂的新厂长刚上任,为表抓质量的决心,亲自砸了七十六台质量不过关的冰箱,整个厂子亏损了一百四十七万。

几乎没人看好这个厂长,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当时龚书记跟这个厂长有点小交情,他赊了一批新的厂服给这个厂长,让他从形象开始,打造全新的冰箱厂。

今年这个冰箱厂的产品刚刚获得冰箱行业的金牌产品称号,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龚伟打算去跟这位厂长谈谈,加班加点,给他们搞一批出来。

“反正咱们的厂子人不多,从现在开始每天多生产一点点,到年底,不就有咱们的货了吗?”

安夏一百个支持:“加油!最好能再给咱们打个折!大冬天的买那么多冰箱,怎么着也该便宜点。”

龚伟鄙视地看着她:“做什么梦呢!人家肯卖就不错了!”

防伪宣传兼哇哦营销小组成员出发已经半个多月了。

“哇哦……”也卖出去了不少,其中刘桂花一个人就卖出了四十七张。

别人只敢进纺织、服装等相关行业的大门。

刘桂花凭着一张九厂开的介绍信,就敢闯所有当地的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