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7页)

英导「嗐」了一声:“这有什么?谁都不会写,放眼全国也没人写过,试试呗。”

编剧是个老实孩子:“可是我连电视剧都没写过,只写过小品。”

英导拍着他的肩膀:“小品好啊,写得快!咱们这片子啊,是边写边拍,剧本要得急,必须找快手,我听人说你的手特别快,跟蹿稀似的,随便酝酿一下,一会儿工夫就拉完了,站起来就走。”

这个充满味道的邪门比喻把编剧给整懵了。

安夏默默扭头。

安夏做为全资甲方,对剧集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带上互联网,别的随便他们发挥,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好玩就行。

没多久,第一集 的剧本出来了,植入广告过于硬核,开局就是网页商品展示。

说这家孩子开局就跟人在网页上聊上了,本意是交个高级笔友,结果对方拼命给他推销蔬菜水果。

这孩子瞎跟人说要买,有一天有人来敲门,门一开,好家伙,几辆卡车在小区外面等着卸货,车上是几千斤的特产。

经过了许多曲折,全家人各显神通,找单位的找单位,求饭店的求饭店,最后由批发市场包圆……

了。

当时全国各大电视台刚好引进了一部乌比ꔷ戈德堡主演的电影,名叫《冒出来的杰克》,剧情就是女主在电脑上忽然收到间谍男主的聊天信息,引发的一系列后续。

这集试播片的剧情不像电视剧,更像电视台的小品风格,唯一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故事的发展与互联网有关。

甚至片尾的镜头还放了一只狗坐在电脑前面,双爪搭在键盘上。

意思就是「网络世界里,你都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人还是狗」,刚好契合这个故事里小孩子捣乱的起源。

试播集让很多工厂和公司见识到「原来互联网可以用来卖货」。

让紫金电脑销售的员工在跟人开聊的时候,省了不少时间,免得还要解释半天。

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网上卖货,底层逻辑是什么,顶级设计在哪里,交付价值是什么,过程抓手在哪里……

对于商人来说,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赚钱。

对于其他人,特别是憧憬爱情的人们来说,网上瞎聊天,还能聊出个什么紧张刺激浪漫的邂逅,这是他们非常期待的。

小雪收到了很多信件,都是问——“买你们家的电脑,可以跟不认识的人聊天吗?”

嗯啊哦……这不是电脑的事,这是中国电信的事。

“看见没,人民群众都盼着呢!”安夏给软件部开会的时候,把那些「群众来信」放在桌上。

聊天室软件的计划已经加入豪华排期。

唯一的问题是软件部的兄弟们不理解这种东西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跟陌生人有什么好聊的啊!”

“咱们不如做个点对点的?上网交给电信的钱,比打长途电话省。我往家打长途,一分钟要一块五,一小时得九十块钱,上网一小时全部加在一起才四块八。”

安夏看着那个提出想做点对点聊天的员工:“想法不错,你想好要怎么做了吗?”

“啊……这个……目前就是一个想法。”

“那考虑过实现的路径吗?”

“想过!”员工支楞起来了。

他说了一堆这这那那的技术术语,旁边的同事听了连连点头。

真是需求促进科技进步,十八倍的差价让连企鹅的抄袭对象ICQ还没有在以色列诞生的时代,就让一个中国人想到了。

公司里有不少人都是外地的,他们平时不能回家,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去一趟,长途话费就是他们的痛点。

“点对点的聊天程序,跟聊天室可以一起做。”

“啊?”软件组长有点懵逼。

根据安夏钦点的排期计划,多人聊天室的优先级比点对点聊天高多了。

点对点聊天甚至都没有立项,只是几个员工在辱骂中国电信的长途话费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他们甚至都没人看过《冒出来的杰克》。

安夏推荐之后,他们才想办法找片源,在某录像厅门口看到立着的招牌写着今晚要放,结果看了两部高强度黄片之后,老板就要收摊走人,他们还跟老板拍桌子吵架。

大有老板不让他们看这片,他们就要举报老板的意思。

老板表示这辈子没见过这种要求,有人跑来午夜场的录像厅,居然真的是想看外面节目单上写着的片子。

那玩意儿……是给警察看的。

为了息事宁人,老板干脆把录像带借给他们了,让他们拿走,不用租金,不用押金……快!滚!!

一伙人,大半夜的窝在公司的录像机前面,盯着女主的电脑屏幕,手里拿着笔写写画画。

比上网课还认真。

现在「中国货」已经有了留言板可能,他们打算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网页聊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