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7页)

有一个专门生产纺织机械设备的厂长找到华北区的销售,问他们能不能保证他的机器卖出去了,一定能收到钱。

国内纺织厂压锭的压锭,倒闭的倒闭,终端客户都混得如此之差,谁还会再来买新的设备呢。

这位厂长从学徒工开始在厂子里开始干活,一点点的升了上去,他对厂子有感情,对厂里的人也有感情。

他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厂子成为新闻报纸上已倒闭工厂的数字中的一个。

一个五十九岁的人,别人都在忙着给自己安排退休后的生活,他还在满世界寻找让厂子解困的方法。

他甚至为此学会了用手写板在紫金论坛上留言,发的第一贴《有没有纺织厂要买设备?》

还被管理员当垃圾广告贴给删了。

他买了一份五千块钱的行业信息,付钱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这五千块钱会打水漂。

完全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

从头翻到尾,他都快绝望了,发达国家看不上普通的纺织机械,相反,中国还得从那些国家进口。

终于在缝缝里看到了一个国家:越南。

正准备大力发展包括服装制造业在内的制造业,钱不是很多,技术不是很高,正统老欧洲也不能把关键核心交给他们做,他们厂生产的普通机械刚好符合越南制衣业的要求。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这批设备出去没问题,钱能不能顺利回来?

毕竟双方打了十年,刚缓和三年。

总觉着对方不是好人的样子。

姜华对此事很积极,因为他听说安夏打算专门成立一个信息研究所,负责全球信息收集和分析,然后再卖出去。

他,身为全公司第一个成功卖出信息的销售大区总监。

要是能一手促成信息而做成第一笔大的外贸订单。

而且,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媒体肯定会大大宣传一番。

到时候信息研究所里,还能没他的位置?

姜华为了撮合双方成交,也亲自跑了一趟越南,就为了考察工厂的情况。

由于长期战争,九十年代初的越南男少女多,男人在家都跟大爷似的,不干活。

制造工厂这种不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地方,更是乌泱乌泱的女工,安夏去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同性看同性,如同一滴水掉进了大海。

所以,安夏也没有提醒姜华。

姜华做销售出身,会说话,嘴巴甜,一笑起来也是个俊朗后生。

他到制衣厂,翻译随机拦了个女工问路,姜华就被强势围观了。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是单纯的好客,看外国人稀奇,国内看到个金发碧眼的不也差不多么。

于是,他还跟人大大方方笑着挥手,打招呼,为自己如此受欢迎而开心。

厂长听说姜华可以卖纺织设备给他们。

但是要看看他们的履约能力,一高兴,把他们跟国内合作的一些公司名字都报出来了。

有了名字,就好查。

姜华了解到这些服装公司确实都有让越南代工的订单,且已经做了好几单了。

有未履约订单,至少不怕他们突然消失。

姜华决定在越南留到国内把机器发来,越南把钱给国内打过去,彻底完成这笔交易。

然后,他就带着中国的机器在越南工厂运转的照片回去,宣传一把。

来得很快,除了机器,还有几个安装师傅。

安装师傅除了装机,还顺便教怎么用。

出于对客户的客气,姜华和安装师傅都对厂里的姑娘们都笑脸相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当晚,姜华回旅馆,门口站着一个挺漂亮的姑娘,不知守多久了,姜华记得她,是白天的时候问了他许多问题的。

姜华身边没翻译,姑娘不会说中文。

有时候,男女间的交流不需要用语言。

如果一个女人被男人这样蹲守,就算对方再帅,也会吓一跳。何况上来就用行动表达思想,以前再喜欢,也瞬间下头。

但是男人不一样,姜华觉得自己可帅可有女人缘了,他欣然让姑娘进门。

姑娘去洗澡了,姜华打算在电脑上记一笔今天的工作日程,再跟姑娘深入交流。

不料,鸿雁上弹出了安夏的消息,问他情况怎么样。

他如实回答:“设备已经签收,钱也打过去了。明天就可以回国。”

安夏跟他又说了许多,一直说到姑娘洗完澡出来,贴在他的身边,开始亲吻他。

姜华心猿意马,无奈安总的话太多,还都挺重要,涉及到他有没有可能进入信息研究所。

终于安夏跟他的聊天快要到尾声,忽然,不知道为什么,安夏那里跳出一行字:

“没事别招惹越南小姑娘哦,不然说不定她要表演一个血溅当场。是你的血还是她的血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