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7页)

安夏公司里有员工,就是大山里考进城里大学。然后被分配到这个城市,再然后凭着自己的努力才进了紫金。

他在内网上提出,希望公司可以把之前的教育软件跟人工智能结合起来。

哪怕不是实时联网的,就用存货,也比什么都不干的强。

“就算不是为了山村里的孩子,也有一些城里的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去不了学校,摔断腿,得水痘这些都不能去学校,不能就这么耽搁着吧……”

教育产业就算是教培都凉了,也能找到别的出路,搞网课还是很有价值的。

此前紫金开始在做学习英语软件的时候,就已经与几大名校联合,录制了许多不限于英语的名师课堂视频,并且签了全版权。

这些影音资料都可以做为投喂人工智能的数据。

快要被「继承真人情感」项目搞疯掉的程序员们得到了稍微松口气的机会。

尽管人工智能还做不到喂给它一个公式,它就能自己把所有由此公式引发的变形题做对。

但它还是比搞人类情感容易多了。

人类的脑子靠题海战术能搞定,人工智能也能靠题海战术搞定。

人类做几道题之后,不是想切橡皮,就是想弹尺子,不是想喝水,就是想上厕所。

人工智能它不会!它是最乖最听话的好宝宝。

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调整学科资料库用来适配。

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医学生考题:

请回答p是什么?

标准答案: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人工智能回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安夏想到钱倩就是小学六年级,如果想要模仿她平时的生活状态,读书做作业也是不可少的。

从资料包里那些作业本和考试卷来看,钱倩的成绩中等偏上,全班四十个人里,英语语文等等考全班前五,数学考全班前十几。

第一个dem做出来之后,机器与人类的精神分裂出现的概率是四比六。

“不行,太高了。”

人工智能组把关于教育那一块的数据跟戴密特看,请他指点一下。

戴密特回信:“人工智能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以接近人脑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自然的方式去认知。现在你们开发的这套系统是固定代码,用if和else锁死了逻辑……”

最后,他建议,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式,让机器进行深度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也是早在1943年就被提出的理论,国外在一直不断发展并完整各种神经网络模型。

国内也在1980年就开始起步。

紫金科技向全社会招聘。

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能力,但都没有达到安夏想要的水平。

最后是一位it届的同行跟安夏说:“有这个能力的人都已经有工作啦,广撒网发广告是不行的,你得定点找。”

“怎么定点找?”

国内现在也没有搞人工智能特别厉害的单位,没法定点去挖人。

同行告诉安夏,三年前,曾召开过「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她可以按着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一个个找过去。

于是,人事部接到了一个新任务:找人。

一回生,二回熟,李俏现在对于挖人也算小有心得,领导发话,她就执行。

公司现在一不限名份,二对收入这块也给得大方。如果对方实在要求更多,给安夏打个电话,也不是不可以批下来。

李俏挖来了一位曾在加州理工留学的专家,他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腔热血回国,然后被行政系统见鬼的办事效率拖到气急败坏,还有学界各种他看不上的行径,现在处于一怒辞职,打算回美国再就业的状态。

让他还没离开国境的原因是他想把家里人都接过去,家里老人追求落叶归根,不想去。

于是,李俏趁虚而入……啊不是,是把握时机,了解到他并不是对自由灯塔有着割舍不掉的情谊,就是被行政流程烦得受不了。

李俏详细向他介绍紫金的管理架构,以及紫金蝶所处的地位,以及管理扁平化,老板是个目标导向者,不追求那些莫名其妙的流程。

再加上「她给得太多了」,于是,他就来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就是一个神人来点拨一下,一堆菜鸡就能有质的飞跃。

现在「倩倩」的精神分裂概率变成了二比八,总算有八分像人了。

工程师们还在精益求精。

“我觉得九分像人的时候,应该就可以了。不必追求数据完全一致,人还有神经突然不正常的时候,像完全变了个人,九比一,已经算正常的人了。”

一个人在一天之中,脾气忽然出现诡异的短暂变化,也不会就到达要被送到精神病院的程度。

只会被人说「他是不是跟老婆吵架了」、「他喜欢的球队是不是输了」、「她是不是来大姨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