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安夏在与其他几个没有参与长城集资的企业家喝茶聊天的时候, 说起沈太福,所有人的看法都是:“如果他不是过于自视甚高,手法太激进,也不至于如此。”

“自以为跟官员有往来了, 自己也是官员了。呵……红顶商人胡雪岩还是被朝廷授予的官身, 结果呢。”

“跟他一起的人也是卷得太深了, 没必要, 没必要。”

聊了没几句, 他们的话题也转到官场话题上了:“对了,前几天张说帮你们在政策上拦一拦的,怎么样了?”

“还在运作呢, 你放心,到时候不会影响你们家的。”

头头脑脑们说到某些人的时候,只提姓氏, 如果姓氏非常稀罕,就会提一个圈内约定俗成的绰号,类似于「101」, 跟网络上提到「运输大队长」「落榜美术生」差不多意思。

安夏在这群四五十岁的男性企业家中间分外的扎眼,年轻的老板们不乐意与他们为伍,觉得他们老土, 安夏倒觉得听听他们曾经遇到过的事情,世间的事情道理大多是相通的, 可以引以为戒。

比如「做合同」, 「做账」,这些事情, 其实没有天衣无缝的, 一查一个准, 就看平时关系维护的怎么样。

如果关系维护到位了,还会被查,就说明上面是真的要动手了。要么赶紧找人平事,要么赶紧蹿吧。

他们的理论与几十年来的事情完全吻合。

只不过「蹿出国」这个设定在几年后就不好使了。

要是真的影响特别大,红色通缉令一发。就算是逃出去十几年也能给抓回来。

真要隐姓埋名,那过得也不舒坦,挺没意思,不少人藏了几十年也回来自首了。

跟他们在一起,安夏还学习了不少在牢里的心得体会。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板见安夏听得认真,笑着问:“你一个小姑娘,怎么也喜欢听这些?连我儿子都不乐意听,我在家一说,他就嫌烦。”

“就是因为我还年轻,所以就得多听听多向各位前辈多学学,才能避免走上弯路呀。”

有年轻女性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时候,老男人少不得兴起好为人师的兴致,说得更多。

安夏听了几个故事,深感1994年电影《背靠背脸对脸》才是真敢说,她穿过来之前看的《县委大院》比新闻联播还要伟光正,一群……

听完大家对沈太福事件的分析,安夏心里已经大概有数,基本上,沈太福是躲不过这个月了。

紫金科技的对外宣传里加强了对客户单位应用的宣传,这些客户都是真实存在的,不像沈太福的节能电机,就活招募集资的广告里。

公司还组织了一场《寻找你身边的紫金科技》活动,「吃了么」平台与紫金游戏并列第一,乡村里的教辅机器人,还有高压线上的巡线机器人也在前三之内。

无人机和护理机器人比较空虚寂寞,现在无人机的应用不是军事,就是农业,普通人看不见,护理机器人也只有几个人曾经试用过,人工智能药物筛选就更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事情了。

此前的人工智能更像是穷举,离真正的机器深度学习十万八千里。

安夏对李俏的要求是今年招到足够的人,可以建构起一个算法实验室的人才数量。

李俏已经提前蹲点,对着能下手的人都下手了。但她联系的几个学校的学生,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出国。

其他不想出国的人,都不想继续科研,而想自己下海当老板。

八十年代末「拿手术刀不如拿杀猪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风气还在持续,现在变本加厉了,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没有好爸爸的普通人家,就决定自己下海,再加上各种倒爷一夜暴富的传说,谁还要苦哈哈的闷在屋里做题。

李俏在十几所一流大所跑来跑去,说破嘴唇,也只有三个人敲定了意向。

他们原计划是出国,因为家里出了变故,才不得不放弃出国的想法。

这种事情,得全社会一起努力,不是一个公司说话算数的。

安夏揉着额头:“找中科院问问,看能不能合作成立算法研究实验室。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只能继续去挖俄罗斯人了。”

现在科技人才流失的速度比安夏想得更严重。

就连国家机构里的研究员都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

出国的进门就是几千几万美金的月薪。

下海的在各个公司里也是技术总监那样的身份。

安夏先是后悔,下手迟了,早知如此,应该让李俏抢先在中科院食堂里捞人。

转念一想,也不是很后悔。技术总监是天才,手下一帮脑子不太够用的人,这项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