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赴美夏令营(第3/7页)

他这才注意到,在柜台玻璃的一角贴着一个广告:“足不出户,随时交费。不必再为没时间交费而烦恼——紫金智能交费网。”

紫金这个名字,他在麻省理工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一个挺高调的中国科技公司。

回家后,他登陆了交费网,发现水费、电费、燃气费、通信费、有线电视费,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交。

在网站的「友情链接」里,还有更多的网站,链向不同的生活需求,比如买电影票、舞会入场券、飞机票……

这些功能远出乎他的意料,他1986年拿到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距今也不过是八年……短短八年的时间,仿佛换了一个星球。

紫金的崛起速度之快,更像是外星人相助。

他对紫金的老板安夏产生了十足的兴趣。

紫金科技的盘古实验室里有他在麻省理工的同学,由同学引荐了一下,他便很顺利的见到了安夏。

“张先生,你好你好……”安夏与他亲切友好地握手,心里却想的是:“他不是搜狐公司老板吗?怎么是麻省理工的联络负责人?”

稍微聊了几句,安夏就明白了,原来他还没到开启搜狐公司的副本环节,还在给麻省理工打工。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从他的一些用词和只字片语里,安夏明显感觉到他已经很不满。

他去年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也不想像同学们一样去华尔街当股票分析师。

现在,他的导师被提升为副校长,于是强行为他一个人凭空创出了一个亚太联络部,让他跟别人吃饭、搞关系、接待中国来访的官员,安排校方领导到中国访问……他还是不高兴。

总之,就是不!高!兴!

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或者说,无法融入主流文化,「这不是我想要的」。

他说:“本来我一直觉得美国的互联网是全球最强。没想到,国内已经到达这种程度了。”

在张先生的话中,安夏听出他似乎是有意回国发展。

安夏倒是无所谓,她不觉得自己就一定会输给他,也不觉得他回国就一定是坏事,说好听点,就是有竞争就有发展,说难听点,就是公司万一干了什么傻事,得有人来吸引火力,类似——“与XX相比,紫金算良心了。”

安夏笑道:“其实要论基础工业和理论研究的话,现在确实还是美国更强,国内吧,主要是人多,人多就会意见多、需求多,就一下子产生了很多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就一点点的进步了。”

“如果你想做的不是那么重度技术的话,回国也挺不错的,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圈子里找资源也更容易,如果需要的话,尽管开口。”

安夏的最后一句话是客气,也是真话,不管是合作,还是派订单,都可以。

张先生与安夏聊了聊国内互联网的情况,安夏很有艺术性的向他介绍了一下。

对于紫金重点项目和将来要做的,以及她觉得赚钱的,都描绘成厮杀惨烈,非常难搞,利润已经被卷到薄得不能再薄的红海市场。

对于麻烦多多,看着就烦,牵扯到一堆政府部门的项目,就重点推荐。

等互联网的业务聊得差不多了,安夏看着他心事重重,天人交战的模样,觉得他一时半会儿还不能立刻拎包回国,起码得纠结个两年。

“这事也不急于一时,国内的互联网发展还受限于电信部门,上网速度太慢,很多功能无法实现,像我们这种使用端的公司再着急也没有用,等电信把大城市的网速提上去,你再最终决定也不迟。”

张先生点点头,认为她说得颇有道理。

互联网的事聊完了,两人开始聊人的事。

安夏向他问起麻省理工数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等相关专业的人才问题。

特别是他们愿不愿意来中国工作,不行的话,愿不愿意去在美国的中资公司工作。

张先生则问紫金在这段时间举办的各种比赛中,有没有发现理科天才:“我们有个公益类的活动……”

大概的意思就是麻省理工想立一个博爱友好关爱穷人的人设。

于是要组织一个由各个穷国的儿童来校内参观的夏令营。

费用学校出大部分,来参加夏令营的人出小部分。

要是能因此让这些穷国具有天赋的人因此对麻省理工产生兴趣,愿意报考,那就更好了。

“出小部分……是多少?”安夏有点担心张先生在美国待久了,对国内的平均经济条件产生错误的认知,特意问了一句。

“三百美元,包括往返机票在内的食宿交通所有费用,而且还有麻省理工的教授组织讲座,还有参观一些大型实验室。”

凭良心说,三百美元,在疫情未起航空公司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只够从沪市往返一趟西海岸洛杉矶,根本飞不到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