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6页)

以上这些都是调侃。真实情况就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商品房。老百姓要买房子,需要去房管所那边打听私人房子。但是,私房本来就不多。

城里大部分人的住房,都是靠单位分下来的福利房。

而这福利房因为排队轮候的人十分多。即使分下来,普通工人干部的房子面积也不会很大。加上这个时候的人普遍生几个孩子。

这就造成,经常会遇到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二三十平的屋子。大杂院、弄堂隔间房都是这样出现的。

难怪对方会嫁给那个年纪大的庞志强。刚听说这男人还是个国营饭店经理。

而黄美莲也在解释:“我家的条件就那样。而且当时我还没工作,不嫁人就等着下乡。庞志强虽然比我大八岁,但是长得斯斯文文的。而且,他家条件是真的好。住的是单位分下来的小洋楼。”

这个问题太现实了。许玲家里条件好,还没多少感触。但是卢大妞家里条件特别差,感触就特别深。

紧接着,黄美莲又提了提庞家的发家史。

爷爷是旧社会饭店的跑堂。新社会后成了市里国营饭店的经理。

爸爸也跟着沾光,子承父业,当上了同一家国营饭店的经理。

庞志强作为独生子,之所以下乡是为了显示自家的觉悟高。好让他爸顺利继承爷爷的职务。

“所以,他十几岁就下乡了好几年。听说在乡下日子过得也还行。后来他爸当上了经理,就赶紧给他弄了个工作,让他回城了。经过几年,这男人也在郊区一家国营饭店,混上了经理的职务。”

这样的家庭背景,何玉燕真想喊一句好家伙。这妥妥的一家三代人,坚守国营饭店的岗位不动摇,一门三经理。

“就是我之前工作的百货大楼工作,也是婆家人安排的。考上大学后,我的吃穿用度都是婆家给的。”

到了这里,大家总算了清楚黄美莲家里的情况。

同时,也知道顾乔为啥看得上这个庞志强了。

黄美莲还在继续后悔:“都怪我以前在顾乔跟前炫耀家里条件好。不然,她也不会故意勾引我男人。”

听着这话头,何玉燕感觉黄美莲好像还想争取一下这段婚姻。于是,她没有发表意见。就静静地坐在那听着对方说话。心里多少有点可惜,黄美莲有这种本事考上大学。没必要跟顾乔那些人死磕。

等傍晚放学回到家里,何玉燕把能说的事情跟自家男人一说,感慨道:“我觉得她在试图挽回婚姻。但是,总觉得顾乔既然敢下手,还能够让那个庞志强从海城跑过来闹离婚。显然不太可能成功。”

顾立冬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事情发生。他的想法跟媳妇儿一样。觉得既然都出轨了,早点离婚脱身更好。

但他也不发表意见。就等着媳妇儿说完,才说起自己这边发生的事情。

“金柱子做的那些大酱还挺受欢迎的。拉出去卖很快就卖完了。”

何玉燕一听,高兴道:“这可真是好事。”

靠自己的努力赚钱,何玉燕很喜欢看到这种桥段。

“是啊!我也没想到能卖得那么快。看情况,估计等这个周末就能把大酱卖完了。我们这小买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货源不能固定。”

作为批发零售商,没有自己的制造工厂。特别是这个时候很多工厂都不能稳定供货给私人。所以货源十分不稳定。

最近楼解放在跑店铺挂靠的事情。等有了个国营单位挂靠后,跟国营厂子拿货这一块就能稳定点。

但农副产品要供货稳定,基本就不可能了。

“对了,舅舅那边估计六月前就能回来了。”

舅舅也就是顾明理,对方在年初四就去了港城。先是把血液检测事情办完后,又在那逗留了一周,调查当年的沉船事故。试图寻找当年的幸存者。后来,因为春假结束,暂时回M国处理工作的事情。

而当初跟他一起回来的钱家兴,也在上周因为签证到期的原因,回港城去了。走之前给钱大爷夫妻留了些钱。听说在港城的玩具厂工作。收入对于他们这边来说挺高的。已经约定好过段时间再次回来。

这两人的回归,对于两个家庭来说都是大好事。何玉燕还是很期待舅舅的再次回来。这人特别通透,跟他聊天总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至于跟顾家其他人的相处,没有以前那么自然。主要是从长辈变成父母。其中的一些转变,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总的来说,最近发生的事情都是好事。

何玉燕第二天去学校上学,没想到被黄美莲给拉住了。

她以为昨天黄美莲就是发发牢骚。没想到对方居然会单独来找自己。

“寒假那会儿我不是不回家吗?其实早在那会儿就觉得不对劲。特意把男人跟孩子叫过来在这里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