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全力支持飞行器研究,王浩表态:没问题!(第3/4页)

但是有了‘超级轴承钢’的材料,再加上国际一流的轴承生产技术,也足够生产出最高端的大型轴承。

这就足够了。

这种级别的大型轴承,已经可以用在反重力飞行器上,也同样用于其他对于轴承需求高的领域。

比如,民用的地铁、高端机械、车床。

比如,军事上的坦克、战机。

等等。

从汉实工业回到了首都,王浩参与了高端制造发展相关的会议。

最近几年时间里,高端制造领域是国内重点发展的产业,自然也有好多的政策支持,好多会议也围绕着这个方向展开。

王浩参加的是研究支持会议。

高端制造相关的领域实在太多了,国家不可能每一个方向都支持,就需要举办会议进行讨论。

不过王浩基本不会做出什么表态,他只是被领导邀请来参加会议而已。

等会议结束以后,王浩还受到邀请和领导一起吃了个便饭,顺便谈一下研究和技术的问题。

二号领导的关注点,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

对于物理学家们来说,王浩最重大的研究是湮灭力。

现在则是强湮灭力,是叠加力场,是相关的物理理论解析。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王浩最重大的研究是反重力技术,是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因为反重力飞行器是实实在在的应用研究,而且是能看到、未来能应用的。

领导和王浩简单说了几句会议内容,话题马上就转到了反重力飞行器上,“我听说你们这个飞行器,已经能够自主悬空飞行了?”

王浩咽下了嘴里的东西,才回答说道,“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起落架进行了改进,现已经可以做到正常起降。”

领导关心问道,“还有什么技术难关吗?除了主轴。”

“要说难关……有很多吧。”王浩犹豫着想了一下,“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安全性问题,还有电子系统,我对于推进器的性能也不满意,其实最好就是超导推进器,但暂时没有完善的技术。”

“如果能采用超导推进器,我们就能让飞行器达到最高速度。”

“现在的电力推进器的性能还是太差了,另外,控制也不均衡,还会产生更大的热量,对于整个飞行器内外的冷却体系有很大影响。”

“还有……”

王浩连续说了一大堆的问题。

针对一个新技术支持的飞行器来说,需要攻克的技术问题实在太多了。

王浩都没办法完全把控。

他不可能一个人攻克那么多技术难关,就只能去解决最重大的问题,剩下的也只能其他团队来完成。

二号领导‘装作’耐心的听着,实际上,都已经听的有些头疼了,后来干脆装作吃东西,边听边吃着。

王浩也发现领导有些听不懂,就干脆也不说了。

领导轻呼了一口气,似乎是消化了好半天,才说道,“有什么问题,你就找科技部的徐部长,能解决的肯定全力支持解决。”

他说完还是问道,“王院士,你觉得这个飞行器什么时候能够完善?”

“完善?”

领导犹豫了一下,继续道,“不说能够正式服役,但最少也能像是新型战斗机一样,能进行灵活的飞行?能展示出来。”他说完补充一句,“当然,肯定要优先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个……”

王浩思考了一下,苦恼道,“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我估计还要很长时间。”

“要几年?”

“怎么也要一年吧。”

“……”

领导听罢沉默了好半天,似乎在思考‘一年’和‘很长时间’的关系,后来才追问了一句,“明年十月,能行吗?”

他说完好笑的看着王浩。

这句话其实有些打趣的意思,十月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因为要举行很重要的阅兵。

明年十月距离现在已经很近了,想把反重力飞行器放在阅兵式上,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那种面对国际的重大场面,是绝对不能出现一点点问题的。

显然。

领导也同样认为不可能。

王浩的反应则是出乎意料,他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说道,“有足够的支持力度,应该问题不大。”

“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要花费在等待上,我们做出一个全新的设计,不管是主体也好、配件也好,等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比如,我们定制的飞行器外壳,做测试的时候用的是一层铁皮,后来过了两个月外壳才送到。”

“如果能解决制造问题,有足够的支持力度,我个人认为是有希望的。”

领导听罢满是惊讶的问道,“你确定吗?”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