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强力推进(第2/2页)

可事情闹得越大,军屯清理就越深入人心,蓟州已经杀得惊天动地了,现在应该是家家户户都明白军屯清理四字了吧?说到底就是给普通的军户分田。还更大的变故,没分得田的军户在等着分田,分得田的……谁跟着那些指挥使和千户去变故?”

齐承遂有一丝明悟,“……只怕普通士卒还是听命于千户和指挥使。有时候激励糊涂便从了贼了。”

陕西巡抚王庭相说:“大司马多虑了。即便真是这样,那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起得越快,摔得越狠。而且朝廷不是一定都要杀人,只要好好配合,不也留下命了吗?这种选择之间,极少有人愿意去做那诛九族的事。”

“要不这样,我与那麻斌还算有几分交情。”张璁抬手说道:“遵照陛下的旨意,大朝会结束以后,我便要赴各边巡视,察看清屯进展。到时候,我可从中撮合,请大司马和麻斌都到场。”

“啧。还撮合什么?”杨一清眉头一皱,“老夫都说了,麻斌行事背后乃是陛下圣意。你是想要麻斌违逆圣意,还是要将陛下的圣意改过来?!”

杨一清这个内阁首揆有些不快,下面的人还是都老实的。

张璁一时也不敢讲话了。

“秉用,你要巡视,那么就做巡视这件事。他要领兵,那么就做领兵这件事,相互之间合力这倒是可以的,但不要自作主张,胡乱安排。老夫只问一句,不杀这些人导致蓟州的清屯不及预期,到那个时候,这事要怎么说?”

没法说,

到那个时候皇帝要是还知道他们私下里做过这种撮合的事,估计要把他们一起吊起来抽打。

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便是如此了。

“阁老言之有理,下官,受教了。”

杨一清长叹一口气,语气稍软了点,“陛下是与以往帝王都截然不同的君主,你们要用心体会。”

外界都说他这个首揆容易,反正皇帝说什么,他照做就成。

但实际上,就是这一点才很难。

谁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越是能耐大的人,越是如此。

可叫他杨一清侍奉弘治,其实比侍奉正德要容易。

因为弘治皇帝施政主要依赖于大臣辅佐,便像当初的刘大厦,皇帝的许多意思其实是问过他才最终决定的。

这虽然也难,但杨一清自问自己有那个能耐。

可当正德皇帝的首揆却是另一种当法,因为正德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善于谋划、布局也十分细致,落到他这里就是个执行的事。

但他杨一清不是万岁阁老,遇事只会三呼万岁,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可同时又不能突破皇帝的边界。

这件事,极难极难。

从结果上来说,当正德的臣子能留下来的痕迹不多,反而处处都是皇帝。

或许是张璁、齐承遂没有处在他这个位置上,因而体会不深。

然而杨一清也不好把这些略显大逆不道的话拿出来讲,最终也只能是一句‘你们要用心体会’。

众人表面上都称了是,最后能做到几分却是各人的机缘了。

杨一清多看了两眼张璁,其实他是有些担心这家伙,齐承遂接触这么多年他了解,呵斥两句也就够了。

但张璁有一鼓冲劲,这个冲劲有时候是好事,比如说帮助他从淮安府那个漩涡中一飞冲天,但有时也会让他铤而走险,万一触碰到了天子底线,那也是危险的。

唉。

这些话现在并不好讲,他也仅是看到一点端倪,或许将来什么也不会发生。

按下这些念头,杨一清继续说:“清理军屯之事陛下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想必山西、陕西、顺天巡抚都会拿出具体的做法呈给皇上。不过他们毕竟都只是一域,秉用,陛下以你为第二轮巡视官,就像先前的巡署御史,你便是巡屯御史,正德五年,你二人最是要沉心用心。老夫的意思你可明白?”

“下官明白的,下官已有腹稿,到时也会向陛下和朝堂百官奏禀。”

……

……

朱厚照确实在思考他下午应该先去哪一个省。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大朝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这些事的解决,谁让他感觉到解决的力度更大,那就升谁的官,如此而已。

哒,哒,哒……

皇帝来回转悠着,思虑半天他还是定了个老套路,“政务是政务,但说到底是政治。尤址……”

“奴婢在。”

朱厚照回身拿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字,“午后,宣该省相关人员到朕这里来吧。”

尤址探着脑袋快速瞄了一眼,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