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想白票我们家的钱,没门(第2/4页)

单纯给村里的老人捐款,只会得一时的‘口碑’,转眼就会被人遗忘,甚至还会有什么贪心不足的人在那里计较。

建设家乡就不一样,单纯捐钱建个健身设施,每天都能让村里人看到,口碑是持久性的。

“困难嘛,哪个村子都有。就像咱们村,那些危房需要修缮改造,从县里又拿不到钱,即便有也得排队。还有村里的土地流转就要到期了,那些种菜的外地人觉得租金有点高,想要压价……”

说起村里的问题,当了几十年村长的王主任一肚子的苦水。

那些村民都在背后说他当村长这么多年,肯定昧了不少钱,那都是污蔑。

除了家里的那个小厂房,他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捞到,有时候还得给村里补贴钱,比如年关给那些老人发钱,都是王富贵自掏腰包。

现在,王有梁家异军突起,儿子写书成了名人,老王家突然有了滔天的富贵,村里的人都很眼红,想着让对方帮着村里发展发展。

可那老王家就两个老人守在村里,王有梁兄弟姐妹几个平日里根本不在家,王主任想要化缘都不好意思。

前几天,听说王有梁投资了县城里最大的超市,价值好几个亿,王主任才找到个缘头,大年初二登门拜访。

为了说动对方,王主任可是让出了连任几届的代表荣誉。

换做谁,都不能说他王富贵不为村里做贡献。

“王伯伯,那你们村委有什么计划吗?”

安静地听完老主任的诉苦,王永仁继续追问一句。

有些话,不能由他老爸说出来,那会被驾着没办法下台。

脸面可不是被人利用的,王永仁也不希望别人算计自家老爹。

“我们村委开了好几天的会,都没啥头绪。就是想着今年租金收上来,先挪去修缮一下那批危房,等上面拨了款,或者村里几家小厂房下一年租金收上来,再把土地租金分到每家手里。只不过,村里的办事就是麻烦,很多人听说后都不愿意……这不,你和你爹都是咱们村里飞出来的凤凰,就想找你们取取经。”

当了这么多年的村主任,王富贵说话还是很有艺术的。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在外面,几万块可能是个小钱,但是在村里,几万块可不小。

但是化缘这种事,不能张嘴闭嘴就谈钱,那太俗了,还容易引得别人反感。

“王伯伯,归根结底还是村里没有什么稳定的进项,没有让村民感受到村集体的温暖。”

作为年轻人,王永仁总结一句,说得很直白。

“这话说得对,咱们村集体也难啊……”

听着这位文化人的话,王富贵连连点头,继续倒苦水。

“这样,我也不问村里修缮危房需要多少钱。我想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收回所有流转土地,我个人出资100万,村集体或者村个人入股,一起打造农家乐社区;第二个方案,我爸赞助所有危房修缮的费用,只需要在村祠堂门口挂个感谢牌就行。”

既然插嘴了,王永仁也没有和所谓的老狐狸打机锋,直接说出了自己的两个预备方案。

他们老王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没有什么义务直接分给村里人。

“……”

愣了一下,在王德福眼神发亮的时候,王主任有些好奇地问了起来:“这个农家乐社区,是个什么模样?”

他可不像旁边的村干部,家里办了两个小厂,也算有个几百万家财,不会听到100万就两眼发光。

“农家乐社区,就是集游玩、采摘、食宿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乡村。咱们村的那些流转土地,拿出一块靠山的区域打造大型游乐场,无动力乐园和动力乐园结合,加个小火车,一定能吸引不少城里人带孩子去玩;另外,可以拿出一部分田地来种无公害的蔬菜,也可以种点莲藕,成熟的时候可以让城区的大人小孩过去采摘;那些危房修缮以后,还可以打造成怀旧年代的民宿;至于村里统一开设饭店还是由个人承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关于这个项目的设想,王永仁回忆下前世十多年后兴起的乡村乐园,张嘴就能说出一堆,最后还说了下可能的收入:“如果运作得好,这一年的收入至少四五百万,可以分给入股的村民。”

那个乡村乐园,王永仁上辈子看到老家十公里外的某个村子,一年在网上卖出大几万张的39.9元门票,年收入两三百万可是杠杠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带着村里人一起赚钱,他们才不会在背后指指点点,反而会在每年领取分红的时候念叨他们老王家的好。

至于村主任会不会选第二个方案,呵呵,旁边的那位王德福能不能把得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