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秦在短短两年之间,已然安稳下来,并将走向富强!(第3/4页)

但能同行上殿献礼,刘季几人自然也不是被随便指选的,而是他们几人功劳最高。

叔孙通拜道:“臣修儒学已毕,又召集诸多志同道合的百家传人,共同研修各家学说,最终汇编成这一部‘百家大成’,特献于陛下!”

就像《永乐大典》又名‘文献大成’,是华夏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就像《四库全书》,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是一部涵盖经史子集的丛书。

‘百家大成’,亦是汇编了百家学说,集春秋战国学说于一体,达到辩证统一境界,总体有利于大秦统治的一本学说集。

也是‘百圣归秦’的成果体现。

在献上来之前,这部学说集已经被审阅过数遍。

嬴政不必当堂翻看,大喜道:“善!只是这名字可以改一改,便改叫《秦学大典》!”

“各位有功,各赏黄金十斤!凡参与博士及百家诸生,皆赏布两匹!”

《秦学大典》,即秦家学说大典,呼应百圣归秦计划

,也更能体现大秦威仪,再合适不过的名字了。

叔孙通及刘季等人,亦皆拜谢道:“拜谢陛下!”

从萧何起,今日上殿献礼的所有人,都没把这点金布赏赐放在眼里。

他们的功劳始皇帝已然记在心中,之后自有重用,这也是他们真正所求。

嬴政再次道:“另,着令刊印此部《秦学大典》,分发各郡县,下届科举进士科,将参考此部书中经义学说。”

“唯!”

首届各郡科举考生赴咸阳会试,驿站提供车马无偿乘坐,入咸阳后官舍又免了考生食宿费用。

尤其是昨日,制名大典之上,各种厚赐和殊荣,更是昭示了大秦对科举取士的重视。

千金买马骨,莫不如是!

可以预见,天下士人学子,将来莫不对科举取士趋之若鹜。

而如今一部大秦朝廷汇编的《秦学大典》,纳入科举进士科教材,岂不是轻轻松松,掌控天下士人学子?

……

诸郡郡守郡尉们猛地惊觉,今日大朝贺以来,已经彰显的事实:

一百零百名新科廷士,皆是选于郡县颇有才干的才子,一旦授官,便可填补很大一部分的郡县官员缺额。

六国富豪尽入咸阳,六国后裔臣服,六国黔首信仰大秦仙使,大秦已再无内乱之忧。

月氏国灭,再添河西郡疆土,大秦更有开疆拓土的魄力与武力。

粮食高产,棉花保暖,天下黔首来日或可再无饥冻。

又有《仙使算书》、《秦学大典》,纳入科举教材,驯服天下有学之士也指日可待,就如过江之鲫已然尽在网中。

再加上有驰道贯通关东的东西南北,咸阳数日便可至郡县,天下疆土也已尽在掌控。

大秦在短短两年之间,已然安稳下来,并将走向富强!

殿中的地方诸郡郡守郡尉们,认识到这个事实,接着便有所预感,他们为何会被召入咸阳。

各郡监御史早在修建驰道时,就已经轮换过一次,现在与郡守郡尉的佐官副手们,在郡中暂理公务。

若他们回不去郡中……

就在郡守郡尉们往更糟糕的境地去想时,大朝贺也进入下一项—

—朝议。

嬴政一如既往地果决,当即颁旨道:“自今岁为始,大秦郡县官员需遵循‘异地为官’的规避准则。郡官不为本郡官,县官不为本县官。”

“另,郡县官吏三年一考政绩,评级优等者,升迁调任。评级良等者,积累三次,升迁调任。评级差等者,积累三次,贬官调任。考绩细则,明日颁发。”

地方诸郡的郡守郡尉们,闻言便知,悬在他们头顶的剑终于是斩下来了!

异地为官……三年考绩……

这是撅了他们的老根老底,又把他们当作牛马驱使啊!

有郡尉郡守当即脸色大变,当即站起:“此等言行,岂非折辱我等!我们是万万不同意的!”

他们这些郡尉郡守,在一郡之中,几乎等同于裂土封侯的‘国君’,若异地为官,三年考绩,岂不是成了被驱使劳作的牛马!

嬴政早有所料,不辨喜怒:“仅是你们站起的四人,抑或还有其余人,也是这样想?”

站起的四人看向坐在席上的其余郡守郡尉们,眼神催促他们一起站起来。

见其余众人无动于衷,焦急之下更是言语鼓动:

“吾等治理一郡,夙兴夜寐,何等操劳,如今始皇帝一旨调令,便将我们调到异地,远离家乡故土,何等寡恩薄义!

此时吾等正当拧成那一股绳,共同进退!”

若没有新科廷士摆在那里做候补,倒是可以试试共同进退。

现在共同进退?共进没有,同退就有。

同退赴死之后,刚好给那一百零百名新科廷士腾位置吗?

嬴政见其余郡守郡尉们稳坐席上,才道:“朕不欲辩驳,尔等究竟是仅仅难离故乡,还是私心私利作祟,将一郡之地当做私家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