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给大秦君臣一些野史被当作正史的震撼(荒谬)体验!#(第2/3页)

越人竟勇武顽强至此?王翦灭楚,收服吴越、闽越之地的越人时,没发现啊!

轻松就设置会稽郡,立闽中郡③了啊。

周邈表情转换:“插播一句:这个渠就是灵渠,连通湘水和离水的人工运河。”

大秦君臣(恍然大悟又面无表情):哦,就是那个灵渠啊。

插播结束,周邈继续跌宕起伏地讲道:“然后又与越人战斗,杀西瓯国的国君。但越人顽强忠诚、嫉恶如仇,宁愿逃亡深山老林与野兽杂居丛,都不肯被秦军俘虏归降”

嬴政:这熟悉的措辞风格,一如当初的《过秦论》。

大秦上卿们(棒读):啊,他们竟不知,山野间的不开教化的越人,竟如此有气节!

就在大秦君臣情绪堆积,气得嗤鼻冷笑不已时,周邈再添一把烈火!

“最终,越人在一次夜袭中斩杀秦军主将屠睢,这一战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

——说是三十万上下!

秦国不得不增派士兵继续这次南征。”

嬴政:哈。

#始皇陛下天生不爱笑#

真正嫉恶如仇,‘将相不辱’自杀气节的冯劫,一巴掌拍在椅子扶手上!

其余众臣也是恼怒之色跃然脸上!

但周邈不慌不忙地收尾:“不久,秦国再派将任嚣、尉赵佗,率兵三十万,南下增援。终于征服百越之地,并在当地戍守。”

“大秦在这最艰难惨烈的一仗之中,士卒伤亡惨重,征战五年,几欲拖垮大秦啊

!④”

周邈摇头晃脑说完,痛心疾首地唉声叹气。

静。

静。

章台宫中,满室死寂,只闻些许粗喘之声。

心直口快的王贲定力不佳,最先开口:“大秦打得最艰难的一仗,不是灭楚之战吗?”

首战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楚将项燕大败秦军,杀七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周邈:于是才有了始皇陛下亲自请王翦出山,抱着老将军的腿哭唧唧(bushi!):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然后就是‘空秦国甲士’,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再攻楚国。

在平舆之战中,坚壁自守,终至项燕东撤,并适时追击,大败楚军、项燕身亡。

兼并六国之战以来,大秦打得最艰难的一仗还真算是灭楚之战。

……

大秦君臣深受震撼!

以至于一时失言。

接着,就是上首的嬴政迅速恢复冷静。

情绪稳定问道:“屠睢是谁?”

周邈眨巴眨巴,睁大眼说道:“据说屠睢被拜为国尉,是与蒙恬一样的秦国大将,二人一个北却匈奴,一个南征百越。”

大秦君臣心中默念:仙使这是在逗趣呢!

方才南征百越的艰难一番说辞,也都是野史谬言!

但嬴政也顺着话,往下问:“那你可曾在咸阳见过国尉屠睢此人?”

别说屠睢,就是李信,他都没见过!

李信是因为灭楚之战的失利,被冷藏了,但屠睢他是真没听说过。

虽然他常常出差天下诸郡,也不代表见过每个郡尉,更别说现在的屠睢、赵佗或许还不是郡尉呢。

周邈摇头:“没见过。”

嬴政:“秦何来的国尉?”

周邈:“或许是想说三公中的太尉?当然当然,大秦眼下太尉空置。”

天下兵权都在始皇陛下手中。

被始皇陛下定定地盯着,周邈:“好吧,大秦的太尉、廷尉等上卿都不单称为‘尉’,单称为‘尉’者,大约是都尉、郡尉一类中等军官。”

李斯冷笑一声:“区区一都尉、郡尉,何德何能可领五十万大

军!”

即便是当初的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发攻楚前,也多次‘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这类举措,表明他的忠诚本无‘大志向’。

王贲:“阿父率六十万大军出征,已经是‘空秦国甲士’,倾尽全国兵力。

何来轻飘飘五十万大军,就南征百越?”

“若说是阿父曾率领的那支大军,征战五年,五十万大军都陷在了百越战场,又何来大军灭燕齐二国?”

大秦一统大业从何而来?

兼并六国的战功几乎全出自王家父子,王贲论城府心机或许稍逊,但军事一道是他吃饭的看家本领,此时竟是最敏锐之人。

“况且仙使开始言语中,用了‘塞’、‘守’、‘处’、‘结’字眼,这五军难道并非分兵进攻,而是分五路防守?”

“况且言语中的‘番禺之都’,根据仙使舆图及曾所言,不是在离水的入海口——珠江口?

秦军不是去南征百越之地吗?怎么就又已经打下来,并能直接驻兵以守了?”

怎么去的?渡海游过去,凌空飞过去吗?

王贲:“还有,镡城在黔中郡外以南,余干在闽中郡外西北,南野在庐江郡南端,九嶷山亦在湘水源头。既是南征,为何此四路大军会在大秦边境,采取守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