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阳光从窗户照了进来……(第4/5页)

众人只觉自己耳朵边有一声牛鸣声响起。

“哞~”

下一刻,就见屋顶处有一头金牛跃出。

它四蹄犇犇,脚踩金银元宝,牛角昂扬,绕着老宅子跑了一圈,牛鼓鼓的眼睛还朝几人看了一眼,接着,它便朝田野方向奔去。

金光闪闪的落下,潘垚伸手鞠了一束,流光溢彩。

“轰隆!”一声巨响过后,孙家老宅塌了。

动静太大,一时间门,附近好些人都跑了出来看,孙家二老和孙家其他人也跑了过来。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人没伤着吧。”

孙永传一直在等,眼里有自己都不知道的希冀,等了好一会儿,就听他娘急急问了两声,对于房子塌了,后头他们一家住哪儿,那是绝口不提。

对上自己的眼睛,她还躲闪开了目光。

爸更是沉默,只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再重重叹一口气。

孙永传的心更冷了。

潘垚瞧到,人群里有一个小媳妇一直拉扯着一个青年。

她耳朵好,一下就听到了那小媳妇压低了声音,不住的说,像什么不能搬回来,谁知道会住到什么时候……起房子是大事,费钱又费力,别吃进去的屋子,回头又吐出来给哥哥嫂嫂,蠢不蠢啊……诸如这样的话。

青年犹豫模样,别别扭扭的,张口欲言,最后瞧了瞧身边瞪眼的新媳妇,叹了口气,窝窝囊囊的转过了头。

一副又气又无奈的模样。

潘垚瞅得好笑。

明明自己心里就一点也不想帮衬哥哥,偏偏呢,还要做出这副妻管严的模样。

好像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对不住血亲的哥哥。

打头阵的,不懂事的,坏心眼的那个人,好像全都是那小媳妇。

从外头进家门的小媳妇。

于大仙注意到潘垚的视线,顺着视线看了一眼。

没什么特别的,就普通的一对小夫妻,拉拉扯扯,啧,大庭广众之下,是有点羞羞。

“土土啊,看什么呢。”

潘垚摇头,愁大苦深,“当人媳妇哟,真是难,有黑锅,甭管大口小口,她都是主动又积极的背,难,真是难!”

于大仙:……

……

临分别时,潘垚让张玉橘将那些金饼收好,别的不说,要是盖房子用了金饼,那宅基地的名字一定得改好名儿。

“鬼物的钱财,阴煞之炁,寻常人难以承受。”

“要是起房子的宅子名字在二老名儿下,让他们莫名沾上因果,那就不美了。”

“有道理有道理,”孙永传感激,“还是小大仙想得周全,等过几日,镇上的领导上班了,我就改了宅基地的名儿,再去芭蕉村寻您。”

“到时啊,就麻烦您师徒二人,再帮我看个吉祥的日子动土了。”

因为潘垚这一手不凡的本事,孙永传都不好意思喊阿妹了,既然她旁边的师父是大仙,那小姑娘的名头便添个小吧。

土地有灵,刨土也是讲究吉时吉位的,到时,动工盖房子锄的第一把锄头,要依着吉时吉位走。

亲身经历了金牛报春,以及木梁藏鬼的事后,孙永传对这些祖宗传下来的事,那是更讲究了。

潘垚干脆,“成!”

她想了想,又道,“不过,伯伯您尽量挑周日过来,我算过日子了,过了十一,我就得去上学了。”

说着说着,潘垚自个儿都惆怅了。

糟糕!她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呢。

孙永传:……

“噢噢,好的好的,我挑着周日去芭蕉村。”他说着话,自己都恍惚又荒谬了。

这小大仙,她怎么还得苦恼着上学啊。

孙永传偷偷的打量潘垚,心中思忖。

这,该不是才二年级吧,也对,上次瞧她也格外的可爱娇憨,那几天,那是日日来他摊子前买一黄纸袋的炸炒米。

一口一把,吃得又香又欢。

潘垚鼓气,都不想开口了。

一年级,她才一年级!

……

“对了,我给小大仙拿些糖炒米,都我自己做的,原先是做给自家孩子吃的,我去拿。”

孙永传进了灶房。

这时候的灶房都是单独的一个屋,所以,它没塌,这会儿,里头堆了好些东西,都是孙家的家当。

孙永传找了一会儿,再出来时,手中提着两包的黄纸袋,往潘垚怀中一塞。

瞬间门,潘垚的小脸都被这黄纸袋淹没了。

好香呀。

深吸一口,都是炒米的香气,还有甜腻腻的滋味。

糖炒米,那是用糖将炒米炒在一块,冷却后再切成巴掌大的小方块。

香酥的炸炒米里淌着汁水一般的糖浆,甜滋滋的,咬上一口,又酥又香,那甜味儿一下就甜到了人的心头。

……

回了芭蕉村,瞧见两袋的糖炒米,潘三金又想念叨,于大仙自行车一蹬,头也不回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