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3页)

“呵呵,我家小子闺女就养了两只,啧,那叫一个精心,阿奶杀了做菜,哭得哟,鼻子都红了!”

摊主想起自家小孩哭鼻子的样,乐呵呵一笑,又抓了把玉米粒给潘垚。

“吃肉的时候,啃着那鸡腿,一口又一口,也贼香。”

潘垚:……

倒是心大的俩憨娃。

“不用不用,叔,我家住乡下,家里也有呢,还有大白鹅。”

“大白鹅啊——哟!那东西厉害,嘴里子利,贼能叨,咬住就跟一把剪刀夹住一样,是看家的一把好手。”

潘三金买了一玻璃瓶的麦芽糖,转过头就见自家闺女蹲在一旁,戴着个草帽,喂起了笼子里的鸭仔子,还和摊主唠嗑起来了,半点不怕生。

两人都戴着草帽,别说,还怪投缘的。

“盘盘,我瞧着好些人还不想签。”

潘垚点头,“是呀。”

解放路这边位置好,算是中心地方,从古代时候,这里居住的人便多,人多的地方自然热闹,交通便捷,有菜市场,有各种店铺,离医院近,百货商店也近。

生活起来很是方便。

潘垚和潘三金方才也去了解了,这次拆迁拿房子的话,不是原拆原建,是要被安置到坪山那边。

坪山虽然也是市里,可那边人少,还没那么热闹。

像她们这样将店面出租的,倒是没有太大的感慨,收租金哪里不是收?

而且,潘垚还知道,随着经济发展,莫说坪山了,以后啊,搭桥造路,四通八达,国家以众人想都不敢想的速度,快速地崛起了,就是连镇上都会是好地方。

几乎家家有私家车,油门一踩,哪里去不得?

甚至,住乡下地方还更好一点,人们还追求乡村生活。

空气好,不憋闷,地方宽敞,还有自个儿的小院子,种点花花草草,再种点小菜,日子不急不缓,能听到风吹过田野的声音,脚踩泥地接地气,连心都静了。

没有大志向的,住乡下地方,那还更舒心呢。

可这时候,大家伙儿自然心有不舍,拆迁拆迁,拆的是熟悉的住处,是家呀。

未来还未明朗,未曾熟悉,自然心生抗拒和惧意。

尤其是这些上了年纪的阿太阿公,破家虽破,却也是祖上传下来,亦或是他们辛苦建起来的,自然满心不舍和犹豫。

……

“真喜欢呀?”潘三金瞅着笼子里的小鸡小鸭,侧头问潘垚,“爸给你买两只?”

“不用。”潘垚摇头,笑得眼睛弯弯,“咱自己也能抱窝。”

潘三金:“好好,回去让你陈家阿婆瞧瞧,她特别会瞧种蛋,咱们自己也养一窝。”

鸭子公鸡这些畜生,小时候是真的可爱,大了嘛,那就只剩下实用了。肉香!

临行之前,潘三金拿了两根干净的竹棍子,在玻璃瓶里缠呀缠,缠出了一团的麦芽糖,递给了自行车后座上的潘垚。

“尝尝,香着呢,吃了润肺,比糖好。”

“谢谢爸。”

潘垚尝了尝,当下便眯了眼睛。

甜丝丝的,充满了麦芽的香气,绵软如糖浆,却又带几分硬实,麦芽糖一点点在口中化开,清风徐来,带着解放路老街的滋味。

“好吃!”

“呵呵,好吃吧,我刚才一瞅那老太搁麦芽糖的铁桶,瞧那颜色就知道,这味道铁定不差。”

乡下自给自足,他们自己也会熬糖,就麻烦了一些,潘三金眼力好,瞧着那麦芽糖黄中带白,就知道它品质不差。

“回去后啊,爸爸搁碗里化水,咱们化水也好吃。”

“恩恩,你和妈妈也喝。”

“走喽,回去喽。”潘三金吆喝,不忘问道,“坐好没?”

“坐好啦。”潘垚连忙将脚丫子翘起。

听到潘垚这脆生生的应话,潘三金将买的麦芽糖玻璃瓶搁在网兜中,车把子上一挂,一蹬自行车,这才朝前骑去。

车轮子滚过水泥路,掠起阵阵尘埃。

身后,几个老太太和老大爷还在说着拆迁的事。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不想拆迁,自然也有人盼着拆迁。

“住新房子多好啊,是楼梯房呢,还能装马桶……我可不要再洗痰盂了,我家臭小子邋遢,说了也不听,回回都得在夜里屙屎,闷了一夜,那味儿啊——啧啧。”

说话的人回味了下那滋味,当下就皱巴了脸,一副受不住的模样。

秉住鼻息,嘴皮子一掀,只落了个字。

“臭!”

“哈哈。”周围的街坊发出善意的哄笑,“是臭是臭。”

“舒华大妹子,你家小子鸿平今年也有十四了吧,是大小伙子了,怎么还这样邋遢!仔细以后媳妇不进门!”

亲妈能埋汰,听着别人埋汰,那怎么就有点儿不那么得劲儿呢?

这大概就叫护短。

天性!

被叫做舒华大妹子的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在一众老太里,瞧着还年轻,齐肩发,身子微胖,有些矮,城里没有种地,瞧过去面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