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第2/3页)

如今,他瞧来的眼神十分淡漠,如利刃出鞘一般,整个人冰冷冷的,没有一丁半点儿活人的气息。

也是,他不是活人了。

赵大宝收到过潘垚的信,知道一些内情,如今一看,老泪都要纵横了。

“真是好人受欺,这一个个的,尽可着嚯嚯咱们谢仙长了,遭罪,真是遭罪……呜呜,老头子我难受啊。”

潘垚:……

“大宝仙别哭了,别人都瞧你呢。”

“让他瞧,让他们瞧!”赵大宝激动,“我有啥不能瞧的,我心里难受哎。”

这么个大老爷又哭又笑的,路过的人难免多瞧了一眼,还交头接耳的说着悄悄话,提着篮子的手都腾了腾,手指头偷偷地往这边指了指,叫没注意的同伴快瞧。

潘垚:……

她赔了几分笑,“团圆,家里团圆,这是高兴呢。”

……

好一会儿,潘垚才将赵大宝劝住了,递了个帕子过去,还瞅着他的脸,埋汰了一句。

“快擦擦吧,说来还是我更稳重些,上次瞅到你这小庙的老师父,我都没哭成这样呢。”

“你说什么?”赵大宝吸了吸气,没有听清潘垚后半句话。

“没啥!咱们快回去吧,路上说话怪别扭的。”潘垚接过赵大宝手中那幡布,只见上头写着风【察言观色,童叟无欺】这八个大字。

和之前一般模样。

潘垚多瞧了几眼,心里高兴,觉得亲切极了。

“哎,对对,咱们回去了再说,瞧我,都高兴糊涂了!”赵大宝附和,擦了擦脸,在前头引路。

一行人朝赵大宝家的方向走去。

……

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赵大宝转头招呼了一声,“进来吧。”

紧着,他就先进了屋,将身上的家什搁下,又去井边打了水洗手。

都是相熟又自在的人,彼此间倒是没那么多的规矩。

潘垚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可算是知道赵大宝为何连门都没锁了。

家徒四壁,说的大概就是赵大宝了。

院子只两个屋,一个屋里搁了床,另一个屋里搁了板凳和桌子,就连灶都是露天的。

锅很干净,平时就烧些热水。

油盐酱醋茶这些调料更是少,一看就是家里不怎么开火的!

“这都到饭点了,阿妹,谢仙长,你们吃啥吗?”

谢予安没有应话。

“都行,”潘垚面上带上写歉意,“大宝仙,府君的情况我信里说了些,血煞影响,他神志蒙昧,不是故意不理你的。”

“知道知道!”话才刚说完,赵大宝就接了话,山羊胡吹了吹,“我是这样死板又计较的人嘛!”

顿了顿,两人都岔开了这不开心的话题,说起了今夜的飧食,赵大宝眉头一挑,如数家珍了。

“一会儿我去街上买一些熟食,前些日子,东市来了个婶子,姓钱,做的卤煮那叫一个香!”

“就连毛豆、花生、莲藕这些素的,卤煮出锅都带着肉的香味儿……阿妹,咱们都自己人,我也就不见外了,你啊,在家里也别偷闲,帮着我下一锅米,放心,不累人,添添柴,搅一搅,一会儿就熟了。”

潘垚:……

“大宝仙,熬粥也是要些技术的,不然容易糊锅。”

哪里是赵大宝说的这样简单,还添添柴,搅一搅就成了……也要看火候的好不好!

“不打紧,糊锅了还能吃锅巴,多好!”赵大宝乐呵呵笑了两声,摆了摆手,豁达得很,拿出布褡裢,转身就要去数铜板和碎银。

他准备上街买这卤煮,顺道再沽一些酒回来,今儿有喜,喝酒高兴!

……

门“吱呀”一声又阖上了,潘垚左右瞧了瞧,在院子的角落里找了个破簸箕,往谢予安手里一塞,使唤着他去柴房捡些柴,自己则翻了米缸,准备淘米。

打开米缸,听着那哐哐回响的声音,潘垚都要叹气了。

这怎么和老仙儿一样呢,米缸都快空了也不知道添米!还好要做的是稀粥,多添点儿水也成。

潘垚刮空了米缸,又提着它倒了倒,争取不浪费一粒米,如此折腾,这才凑出了两把米,葫芦瓢一舀,满满当当的两大勺水。

很快,院子这处有了烟气。

赵大宝家没有灶房,干脆是连烟囱也省事了。

……

日头拉长了树影的时候,大门处有了动静。

赵大宝回来了。

“瞧我这记性,老喽老喽!”人未至,声先至,赵大宝的大嗓门传来。

“我也是走出好一段路了,这才想起家里的米缸好像快没米了,我想着来回走麻烦,索性就等买了熟食,再一道带了米回来做饭,迟一些也不打紧。”

赵大宝带了熟食和酒,还打了一斗的米,不多,多了怕遭老鼠。

“这、哪里来的米?”瞧见锅里煮上了粥,他还有些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