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3页)

随即江亦又在微信上联系开心理咨询所的朋友,找教育部的关系给江威转学。他为亲弟弟的事操了很多心,转眼除夕到了,满洲里的夜晚,杨侑然还是白天,他一早起来等江亦跨年,说:“快给我看看烟花!”

江亦拍给他了,杨侑然突然打来视频说:“江亦,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新年快乐,杨侑然。”江亦低头看着屏幕里对方白净笑眯眯的脸,那边还是白天,杨侑然在家里坐着,窗户外面有积雪的树。

杨侑然不满:“你怎么老连名带姓喊我!”

“不然怎么叫你?”

“我舅舅对我的称呼都比你好。”杨侑然吐槽了一句。

江亦一挑眉,嘴唇闭着,没有那样喊。大概是喊不出口。

杨侑然:“啊舅舅给我打电话了!我挂你的还是挂他的?算了我先和他讲两句,等会儿给你打回来。”

杨侑然挂了电话:“拜拜。”

新春伊始,江亦的手机里收到了一些拜年的消息,他人脉四通八达,但通常不会去用。江亦选择群发回复。

他六亲缘不深厚,与父母、兄弟、老师、朋友都是如此。不养宠物,不谈恋爱,自律,偶尔旅行但不多,生活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杨侑然的出现打破他循规蹈矩到乏味的生活。

他开始每天接杨侑然的电话,跟他聊天,开着免提陪他学习,因为大部分时候江亦都没什么话说,杨侑然问,他简短回答。

就这么到了初三,江亦买了机票,先到北京见了陈方舟,没有去研究所,两人只在一家粤菜馆聊了会儿天。

江亦最后说:“现在的技术可以达到用非生物方式移植角膜以及视网膜,皮肤也可以以非生物方式移植,但还无法移植整个眼球。所以杨侑然的问题,可能还要等。”而非生物方式移植角膜的可行性,已经是他三年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了。

陈教授意外:“你知道宝宝眼睛的事?”

研究所很多人都知道,陈教授带杨侑然来所里提取过很多次样本。

江亦:“知道。”

陈教授:“那老师拜托你一件事,你最好不要在他面前提这件事。”

“不会。”江亦点头。陈教授问:“我听说美国要给你发绿卡和科研经费,要留下你,你打算一直留在那边还是?”

江亦:“研究出了成果我就会回来。”

陈教授露出一个笑道:“到时候回来可能没那么容易,你需要帮助随时联系我,大使馆的外交官你也见过的,他们也会随时为你提供任何你需要的帮助。你回来后,无论是回我的所里,还是去其他地方,老师都无条件支持你。”

话说的委婉,私心里还是希望江亦能回来。江亦一个人就能撬动每年百亿的政府和国家科研经费。

江亦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只点了点头,说好。

陈教授:“你还要回家是不是?我送你回去。”

陈教授把江亦送到小区门口,江亦是成年后在北京落户买的房子,在三环,不算大,一百二十平四室,当时花了两千万左右。陈教授在中间帮了一些忙,他认识开发商,给江亦留的安静的中庭房型。

江亦下车时,陈教授又说:“你明天的飞机吗?”

江亦:“今晚的。”

陈教授:“晚上有人送你吗?”

江亦说:“我打车去就好。”

陈教授点头:“你回去记得去看看宝宝,”他顿了下说,“就是杨侑然,他从小我这么喊习惯了,你别介意,他过两天听证会。”

江亦答应了,陈教授坐在车里,想起杨侑然的事,眉心皱了皱。

杨侑然说的那个赵与墨,他看了照片,真和妹夫长得有些相似。

陈教授就托人去查了赵与墨的户籍,是被拐卖后,四岁被警方找到,没人收养,也没找到父母所以送到福利院长大的小孩。

杨侑然跟他说:“赵与墨长得像我爸,我就一点也不像。”

陈教授因为做基因研究,这里存有杨侑然和妹夫的样本,他直接拿去做了DNA鉴定,结果出来让他有点不知所措。

-

江亦上楼回家,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江威在房间里打游戏,电脑最终还是给他买了个新的,两万多的外星人。

江亦站在门口看了一眼,江威没有跟他打招呼,盯着电脑屏幕激烈地战斗。

江亦吃了一顿平淡的晚餐,走之前,母亲把巧克力拿给他:“阿亦,你弟弟说不吃,妈也吃不了。你大老远买回来的,这么好的东西你拿着吃吧。”

“不用,我不爱吃。妈你留着,放太久会过期,送人也好。”江亦说,“我给江威找的医生已经付过费了,不用再给钱,到时间诊所会派车来接,不用挤地铁。”江亦交代了一些事,也没拿土特产,低头跟妈妈说:“过些时间研究结束了,我再回来看您。有事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