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新市场 医术(第2/2页)

……

第一次出发去外地去开辟新市场,燕长青和李有亮俩人选的是同山市。

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而且该地区现在经济情况还不如西阳市。

这座城市的比较有名的标准是一座白马雕像,十几年前就立下的,会一直再立将近二十年,算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地标了。

不过后来会因为城市建设拆除,之后就没了踪影,当年燕长青听过从这里出去的人说过,说的人还挺遗憾的。

到了地方燕长青开着车慢慢走,让江大梅带几个女工下去打听有没有服装市场。

打听的结果是,这里最好的地方依然是商场,有一个大型贸易商场。

最好的选择是公立商场,目前是最受人们信任的。

但是商场都不会给现款结算,要等到货物销售出去之后才结款,燕长青和陈有亮都不愿意做这种生意,宁愿费点事找小点的店铺,一点点的把货批发出去。

大车找了个位置停下,这里第一次来,情况不了解,燕长青看车,让姑父跟着去当保镖。

谈的情况就不需多说,反正现在商品流通程度根本达不到民众的需求,陆陆续续地就开始有人被领着来掏钱搬货。

销量还是不错的,尽管当地也有棉纺织厂裤袜厂等。

但是目前的企业,很多都有点‘一根筋儿’,就像桐树县的钢厂,说生产啥就生产啥,一直到倒闭都不愿意改。

只不过还没搬下去多少货,就有人看见他们搬货来收费。

燕长青懒得多说,要钱就交呗!

因为这次的货有点多,加上初来乍到,这一次出货足足用了将近一天时间。

看看时间不早,燕长青就和陈有亮带着人开车往回奔,到县城都天黑了。

算清了账,分给江大梅的分好,再重新开车回到镇上,又回到大燕庄,已经是半夜了。

……

第二天又是大早起来,拉一大堆人去县里。

到了镇上还停留了一会儿,上次顺口答应给有一家留点货,这次就顺便留了点。

但是个体户执照还没影儿,乡镇这里只给登记,还得送县里最后从县里拿回来执照。

问了一句居然不清楚能拿到证的日期,告诉燕长青说反正登记过,不影响做生意,等证到了……自然就到了。

反正这年头有些事办起来就慢,燕长青也没法,实际上人家态度还挺好的,说昨天都派了个小伙子给送去了,还能怎么说?

拉上人继续走,还是县里一批人油田一批人。

可惜不是周末,祝晓斌在学校,燕长青也没法继续过当师傅的瘾儿,然后找了个小诊所,坐那看人家医生给人诊脉看病。

上次二娃这小子搞的差点造成‘难言之隐’,让燕长青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搞出来个医术技能来。

乡里看病不方便,几个村子就一个小诊所,还只能看个小毛病。

考虑到各个方面,燕长青认为医术可以作为以后刷技能的重点,就算不打算当医生,至少保证家人平安不是?

……

油田这个小诊所是父子俩开的,儿子只负责给一些感冒的人拿药,有需要诊脉的是老先生来诊断,接着再让儿子来一遍。

诊所也不忙,现在人们兜里钱少,小毛病都靠扛,扛不住才来诊所里看。

燕长青来的时候人家还问了,听说他来看人治病的,也没说不让看,还问他怎么不上学,认识不认识字。

之后老先生还笑眯眯地给他一本泛黄的药材大全,让他没人来看病的时候自己看着记药材。

大概是觉得这孩子只是好奇来玩的,不知道他是真的能靠看就能偷师。

偷师的燕长青一直觉得,这年头很多老中医,不管外貌如何,但是身上都有股子仙风道骨的感觉,反正看着挺让人舒服的。

说话不急不躁的,问起病人慢条斯理的,写个药方则是看医生习惯,有的龙飞凤舞,也有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字能力透纸背的。

抓起药来有认真一点点称量的,有的就那么随手一抓,最后把纸一折,拿小绳捆好,递给病人的同时会再认真叮嘱一边注意事项,告诉用什么药引。

最神奇的就是药引,有用红枣的,冬瓜皮的,甚至还有用童子尿癞蛤蟆锅底灰的。

你说他不科学吧,几千年流传下来,要是不管用早就没人用了。说他科学吧,讲的那一套阴阳五行理论,实际上多数人听起来都像天书。

还有各种小偏方,稀奇古怪的什么都有,可确实有些很管用的。

反正燕长青是经历过的,中药和偏方都亲身体验过,别人说什么他也管不着,他觉得有用,就慢慢学。

有金手指呢,管不管用的,看技能熟练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