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行业变化 管理(第2/3页)

所以秦厂长腿上长了发动机似的,风一样跑到相关部门,去打听办理许可证的时候,人家直接说告诉他,别忙活了,到了这会儿,准备的再齐全,现在也批不下来了。

而且人家还顺便好心提醒了他一句,这个关口,小心为妙,回家早点把生产酿造的东西收起来,别当那只风头上的出头鸟。

枪打的就是出头鸟。

上头说整顿,下边多少都得有点反应吧?

抓几个典型上报一下,也体现出了咱们办事的雷厉风行。

……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事先已经把手续办齐全的酒厂,现在就可以得意洋洋了,那些资质不全的小酒厂再敢来自己面前蹦跶,打个举报电话就让他立刻关门没商量。

而像秦厂长这种情况,目前到处都是。

如今办事没那么多认真遵守规矩的,和驾照性质一样,现在一直到未来十来年,都是驾校求着人去,给钱就给证,服务态度好的不得了,甚至都不用去,把驾照给你邮寄到家。

即使如此,就现在桃树乡市场里面,也只有燕长青劝说的几个人,去办了驾照,燕长青没直接说的人,也只有一小部分,愿意费个事儿跑过去办个证。

那点钱对他们来说真是小事儿,就是有人觉得麻烦,懒得弄。

很多小酒厂也是如此,当初不管怎么说就是不乐意办,现在倒好,哭着求着去也办不下来了。

所以现在想生产的话,那就只能偷偷摸摸的,至少不敢大张旗鼓,毕竟没人愿意当被打的那只出头鸟。

但是风险很大,风头上被抓的,没几个能落得了好的。

还有个办法,就是找挂靠了。

把自家牌子摘下来,换个名义,算是给人家干活的,以后听人家的,让咋干就咋干。

但是老牌酒厂都不需要他们,目前附近地区也只有那个新冒头的步步高酒厂,愿意收购原浆酒,愿意给他们个名义。

所以不管万厂长现在开什么条件,只要让他们的生意能继续做下去,他们就算再不乐意,也得答应。

还得答应的快点,不然人家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只能回去关门。

……

万厂长一连忙碌了几天,拿着几个合同相当满意,这下稳了。

多了这几份合同,酒厂就不会因为供货商太单一被拿捏,以后可以放心大胆的干了。

对那些小酒厂,燕长青可没觉得自己是大鱼吃小鱼,他是救了好几家小酒厂,只要他们坚持老老实实给自己供货,过个几年,他们还是有机会挂自己牌子的嘛!

实际上燕长青曾经的印象里,根本就没这些酒厂的名字。

也就是说,这次整顿,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关门,而且将来的机会也不是想抓住就能抓住的。

因为上面接下来还会因为假酒问题,再次整顿酒类行业市场,然后整个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各类名酒品牌,开始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牌,一部分开始逐渐落幕,有的干脆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这和他无关,他就是个顺风捡漏的小角色,管不了那么多。

他甚至还能拿着这件事,警告市场那些做生意的,看看懒得办这个证办那个证的都什么下场。

市场是会逐渐规范的,早做准备有备无患多好。

不过他也就是一说,随着小酒厂大酒厂的酒运过来,让他的调配工作量大大增加,最近他都顾不上“尊老爱幼”了,更别说去管别的。

不过幸好冯一贵那边,随着铺货充足,接下来只要稳步供应就可以,给了他一段稳定现阶段状况的时间。

实际经营了,他才知道当初自己的想法多不靠谱。

那些老酒厂都经营管理多年的,一旦上了春晚广告,还忙的手忙脚乱,甚至出了大问题直接倒下去的。

他这个没当过管理者的人,还想着玩‘蛰伏’那一套,再直接一鸣惊人,真的是想太多。

……

等酒厂很快捋顺了生产管理的工作,燕长青就再次轻松了下来。

高端酒的广告没打出去,目前全靠经销商那边,顺便给来进货好日子的客户介绍一下。价格还是有点太高,让很多终端销售客户有些迟疑。

一个没多大知名度的商标,价格直接冲着茅台的价格干了上去,就算名字吉利,一时半会儿也没人敢进太多货的。

不过燕长青比原来更不着急,低端酒怎么了,实际算下来,他的利润比课本上说的,能让资本家冒着绞首危险去做的“百分之三百利润”还高。

全靠技能等级高,而且现在的情况和他预想的也差不多,别的技能到了二级,进度条基本就稳的空军佬的抄渔网一样,不知道多久才动一下——有可能还是虚假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