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计划太多 乱组乐团(第2/4页)

更直白点就是,说不定还有人动心思,申庙小学是个小乡村的学校,建了别人看不见。反正你捐款助学嘛,建哪儿都是建,要不给县里的某些小学?

燕长青懒得和这些人打交道,特别是某些人,哪怕是打他们都嫌手脏。

这两年市场和酒厂交的税,都够建多少小学请多少老师了,但是申庙小学的老师们,如果不是杨乡长多管了这一桩‘闲事’,他们还得靠爱发电。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县里那么多公务车,随便少买一辆,就能解决多少事。

干脆就直接干,回头谁想再多事儿,那真是找打。你可以说现在大家的法律意识不够强,总之大家还有朴素的价值观,修桥铺路建学校这种事儿,天然站在了道理的一方。

到时候都不用给他们脸,谁要挑刺,直接去他单位大门口按着打都有理,何必事先和他们扯皮。

选择最简单的办法,干好了就行。

……

需要办的事情还是挺多的。

比如燕长青还打算资助一下申庙诊所,把申医生这个家里的小诊所扩建一下。

还想给酒厂搞一搞绿化,考虑把自己的雕塑计划开始实施。

想法太多,都得一步步来。

所以燕长青动完了嘴之后,就拉着爷爷奶奶坐在打麦场的树林边,教他们学呼吸法,顺便也监督一下父母。

事情那么多,当然都得交给别人干了,自己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确实很忙,爷爷奶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七斤你要是有正事忙,你就先忙去,我们俩又不急。”

“事情是忙不完的。”燕长青摆摆手,让村长赶紧走。“都是些小事,咱们村长就是喜欢多说几句,没啥大事的。”

燕兴旺这老头真的是大事小事都来汇报,烦人的很,村里建个图书馆还需要商量位置吗?随便找个不碍事的地儿就是,就算占几亩地,回头乡里报备一下,乡里又不会不批。

结果燕兴旺刚走没多久,申校长就跑过来了:“燕长青同学,感谢你……”

燕长青想了一下:“别感谢了,申校长你辛苦点,去酒厂财务那领两万块钱,看看给学校添置点什么,没啥添置的就买成作业本和铅笔橡皮,等开学了给发下去。”

申校长都顾不上矜持了:“你放心,我肯定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钱花完账本交给你。”

燕长青直乐,钱给申校长就是对他放心,反正老头这人在学校上的事儿,从来没含糊过。

……

以前从来不搞修路助学什么的,倒不是那会儿手里钱不够。

现在很多东西,成本并不高的。之所以不干,是因为怕麻烦。

树大招风,总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想到处‘打秋风’的。

真别小看那些打秋风的,经历过的都懂,上到各种公司企业,下到街头小饭店,被各种打秋风折腾的经营不下去的,在如今并不鲜见。

不过经历了‘骗子视察’事件,燕长青觉得自己可以开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儿了。

没有什么比血淋淋的现实,更能让人记忆深刻的。

……

外边的事儿都有别人去忙,燕长青也可以专心忙自己的事儿了。

除了忙酒厂和教家里人呼吸法,他还进一步开始教爸妈爷奶一些强身锻体的办法。

也不定非得练功夫,现在农田里养鸡场的活儿都是雇人干,纯体力活干的少了,该考虑养生了。

简单的类似太极一样的功夫,爷爷奶奶笑呵呵地在打麦场旁的树荫下练的时候,还引得一些老头老太太们来跟着比划。

到养鸡场那边,又有一大群女人们和老妈一起,跟着嘻嘻哈哈地比划。

愿意学的都可以,总比闲着到处八卦的好。

以前天天担心公粮提留交不上,上头的棉花烟叶完不成,现在不担心了,大不了交钱。

那些地正在随着人们越来越懒,开始合到一起,总共是多少地谁家有多少都清楚,一起种一起收还省事,到最后按地块面积把收获的东西分一下就行。

目前燕长青感觉最大的问题是缺人,如果有一个有管理能力的人,完全可以成立个小农业公司,把村子的地都一起耕种。

但是目前如果能有这样的人,放到市场那里才是最合适的,因为如今的农田,管理得再好,也不大可能挣到钱。

……

除此之外,燕长青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技能。

现在只要用得上的,他都不介意自己的小玉盘上多个技能,包括图书分类管理等,这些可能并不经常用上的。

都无所谓,反正现在能用上就行。

买了那么多书,只要看的时候能有相关的技能,能成技能的都点上去,无非是把这些‘闲’技能先放一边,能用的时候就用,不能用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