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几人商量间, 已经到了大安宫。过去几年一直是长孙皇后在安排李渊的起居生活,今天也是她先过来给李渊提前说好让“小神医”上门的事。

此时李渊已经六十多岁,在这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也算得上是高龄。而且他身体还算硬朗,去年还生了个最小的儿子, 觉得那是他老当益壮的证明, 没事就爱让人抱过来瞅两眼。

按照元字辈排行起名,这孩子被李渊起名为李元婴。

这会儿长孙皇后正抱着未满一岁的李元婴笑着哄娃, 李渊身边则有嫔妃美婢伺候着, 看起来倒也其乐融融。

听人说李世民到了, 李渊脸色本有些不好,但听说李丽质也一起来, 他脸上才多了几分笑意。

他对长孙皇后这个儿媳是满意的, 对长孙皇后所出的几个孩子都挺爱重, 尤其李丽质不仅长相上随了长孙皇后, 性情更是好得不得了,这两年学了医以后过来时就经常关心他的身体情况, 再没有比她更讨人喜欢的孙辈了。

等瞧见李世民身边还跟着个脸生的小子,李渊就想起来了, 这应当就是在长安城极有名的“小神医”了。

也不知李世民从哪找出这么个小孩来, 年纪不大,医术却高超得很,不仅文武百官都爱找他看病,连李丽质都立志要跟着他学医。

别人都觉得皇家讲究多, 实际上皇家才是最不讲究的, 比如这学医在寻常人家属于不入流的行当, 皇室子弟若是想学却没人会拦着。

反正也没人指望他们能有什么大本领,有点儿兴趣爱好挺好的——兴许就不会成长成只知贪敛的社稷蛀虫了。

李渊也是打过天下、当过皇帝的人, 见过的奇人异士不知凡几。见到名扬长安的“神医”居然是这么个小娃娃,他倒真生出几分纳罕来了,招呼霍善坐下聊聊。

霍善一点都不见外,跑去李渊近前坐下,和李渊感慨路上的见闻:“你这外面的园子真大。”

李渊“哦”了一声,笑道:“大安宫这边就是胜在风光好。”

霍善道:“那么大的空地,不拿来种点白菜可惜了。”

李渊:?????

霍善就给李渊说起自己对白菜兴趣浓郁的原因,他从一个朋友(潘季驯)那里得到一包白菜种子,才发现他们那边的白菜是圆圆的哦!

长出来是特别大的一颗白菜球,可以一层层剥开的,特别好玩!

这菜不管是直接煮着吃还是腌着吃都非常好吃的,不种上一片实在可惜了!

当然,大唐的白菜他也很喜欢,他已经尝过大唐的牛肚菘,味道也非常好。

只是他还是最喜欢结球的大白菜,因为里头藏着的白菜芯子特别清甜,他的另一个朋友(苏轼)爱剥白菜芯子来涮鳜鱼汤。真是奢侈的吃法!

他觉得也不止白菜芯子可以吃,往外三层还可以拿来剁馅包饺子。再外头那几层如果嫌弃口感不好,拿来垫着做蒸菜也是极好的!

总而言之,白菜真是怎么做都好吃,他超喜欢白菜的。

怎么会有人不喜欢!

所以我们可以在大安宫周围种白菜吗?

李世民:“……”

长孙皇后:“……”

这孩子还真是不忘初心啊。

霍善还是很有分寸的,像在太极宫那边他就没提出垦地种白菜,因为以前他爹和他师父都告诫过他不能打皇宫的主意。

要知道人家皇宫连殿宇布置都是有讲究的,他随随便便挖掉朵花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珍稀名花。

这一点在大汉皇宫是这样,在大唐皇宫肯定也是这样。

但是这大安宫虽然跟太极宫很近,但已经不算是皇宫了,环境清幽得很,一看就很适合大白菜生长!

霍善积极又给李渊谈古论今:“听闻退休以后的两大活动是钓鱼和种地,像那个敢拿光武帝肚皮暖脚的严子陵就对官爵不屑一顾,一心只爱钓鱼!”

他说着还给李渊唱了两句“钓的这锦鳞来,满向篮中贮”,说是出自他偶然听来的戏文,讲的就是严子陵垂钓之事!

至于种地,那就更多了,比如那《归园田居》,讲的什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可见很多人退休就爱找块地种着玩儿。

他看着大安宫绝对适合这两项有益身心健康的退休活动!

李渊就没见过这么能叭叭的小孩儿。

李世民轻咳一声,对霍善说道:“还是先给我们耶耶看一下吧。”

李渊看了李世民一眼,没说什么。

霍善闻言也没再游说李渊划个园圃给自己种白菜,他上前给李渊做了个全面检查,不时转头和李丽质叽叽咕咕地讨论几句,而李丽质则拿着本小本本把他说的要点都记录下来,看起来干起助手的活已经相当专业。

李渊听不太懂霍善的用词,直接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霍善道:“也没太大问题,你的身体底子挺好的,就是得少喝点酒,还有少近点女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平日里消耗太多不是好事,还是得节制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