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闻秀芬(第3/6页)

看到刘浩然与周伟脸上失望的表情,李振良一拍胸脯:“不过,小姜说了,她们明天会来派出所,到时候再问。”

刘浩然与周伟将目光投向姜凌:“她们真的会来?不是缓兵之计吧。”

以前他们调查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方口口声声保证会来派出所说明情况,结果等了一天没人影,跑了!

姜凌说:“放心,她们会来。”

听到姜凌笃定的话语,刘浩然与周伟松了一口气。

刘浩然问:“真是林晓月?”

姜凌点头:“是她。”

周伟再问:“为什么?那小姑娘我在楼下碰到了,真是瘦得让人心疼。她不会是得了什么病吧?毛巾厂现在虽然效益不太好,但闻秀芬的工资养两个人还是吃得饱饭的嘛。”

姜凌叹了一口气:“林晓月瘦得不正常,可能是心理疾病导致的厌食症。”

李振良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唉!可怜哟。我看这对母女都是老实人,闻秀芬一听到赵艳红骂街的声音就抱头蹲,像是受过严重刺激的人。林晓月一心想要护着她妈妈,但却无能为力,气得咯咯抖。如果不是我们在,她们估计要遭殃。”

姜凌道:“对,母女俩都心理脆弱,需要介入治疗。”

刘浩然与周伟对视一眼:“那……幸好我们今晚过去?”

姜凌点头:“对,幸好有我们。”

幸好有大家介入,这才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

技术大队那边,应松茂一直在等电话。

可是没有消息。

等到早上,他拔通了金乌路派出所案件组办公室的电话:“查得怎么样了?人找到了吗?”

接电话的人是李振良,他有些兴奋地说:“八九不离十!小姜的犯罪心理画像真准。”

应松茂眼睛一亮:“仔细说说。”

他一晚上都在思考姜凌提到的犯罪心理画像。

姜凌说是从一篇国外文献里看到的,他便打电话向公安大学的汪成岭教授求助,让他帮忙在图书馆查一查,到底是哪一篇文献,又是如何描述犯罪心理画像的。

只是可惜,没有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关键词,文献检索困难很大,一晚上过去了汪成岭教授还没回话。

不过汪教授很感兴趣,嘱咐他将这个案子记录清楚,如果能够证明姜凌的思路是正确的,那便是刑侦技术的一个进步,可以写成论文发表。

现在听李振良说,姜凌的判断很准,应松茂当然高兴。

李振良的语气里透着与有荣焉的自豪:“小姜搞的那个什么地理画像说案犯在毛巾厂,还真是!我们到毛巾厂去问了,的确有一对母女,母亲闻秀芬做过钱拥军的情人,住在毛巾厂筒子楼,女儿林晓月今年上初一,身高大约1米4,内向孤僻,很瘦很瘦。这些都符合小姜心理画像的结果。”

应松茂问:“是林晓月干的?”

李振良想了想:“这个……还不能确定。昨晚钱拥军的老婆带人打上门去,吓得她俩瑟瑟发抖,来不及问。”

应松茂说:“没问清,怎么能确认找对了人?”

李振良愣了愣:“小姜说是,那肯定是嘛。小姜说今天她们会来派出所,我们在等。”

应松茂又问了一些关于闻秀芬、林晓月的情况,这才挂上电话。

赵景新送上来两份纸质文件:“师父,今天二大队那边送来两份物证检测申请,我看任务还挺重。”

应松茂接过文件,扫了一眼物证内容,点了点头:“好,准备送检。”说完,他便投入到工作状态中。

至于姜凌那边,他打算下班之后过去看看。

李振良挂上电话,颇有些自得地冲刘浩然挑了挑眉:“应队挺关心咱们这个案子,一大早打电话过来问呢。”

刘浩然忽然想到了什么:“啊!他是技术大队的副队长,不会是看中了小姜,想把她调过去搞刑侦技术吧?”

李振良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啊?小姜要是调走,我就没搭档了。”

周伟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你看小姜那能力,是咱们派出所留得住的吗?”

李振良怪叫一声,躲开他的动作:“不行,我得赶紧给小姜打打预防针,不能让她跟应队走。咱们派出所一个人一间宿舍,食堂饭菜好吃,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多好;技术大队那边忙得要死,一天到晚加班,要是遇到大案要案得连轴转,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周伟提醒他:“可是,能够调到市局去是很多基层民警的梦想啊,良子你可不能阻人前程。”

李振良其实也知道周伟说得对,但实在是舍不得姜凌离开。

他好不容易遇到配合默契的搭档,好不容易在姜凌的主导下破了钱大荣一案,工作正是如鱼得水之时,哪里舍得姜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