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横幅(第3/5页)
既然他是个正常人了,为什么还要分手呢?
姜凌点了点卡片。
应玉华犹豫了半天,在上面写下了“不”字。
虽说这个答案让人怄气,但姜凌看到了积极的一面——应玉华现在至少真实面对一切,再不是怯怯地躲在那里一声不吭,或者娇弱弱装天真。
姜凌冷笑一声,好在她早有准备。
若应玉华回答是,姜凌的问题会温和些;
或应玉华回答不,那姜凌的问题将尖锐无比。
姜凌推了张卡片放在应玉华面前。
“连献祭生命都舍得,那你一定愿意以分手为代价,换陈暮重生,是吗?”
应玉华手指开始颤抖,陷入了两难境地。
她是想通过自杀来唤醒陈暮的良知,但她没有选择半夜里自杀,而是选择父母即将醒来的时候割腕,那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笃定亲人一定会救她。
她还有大好年华,她还想和陈暮生两个孩子,她还想幸福快乐地和爱人生活在一起,生生世世不分离呢。
她并不是真心想要死。
可是,眼前姜凌步步紧逼,她根本招架不住。
应玉华感觉自己的小心思被她看得透透的,不由得心虚起来。
她一旦心虚,便会低下头去,偶尔悄悄抬眸看一眼,仿佛缩进壳里的蜗牛一样。
姜凌点了点卡片,看着应玉华的眼睛,眼神冰冷,嘴型夸张地说了一句话——不是真爱吗?
真爱。
真是讽刺。
爱到可以献出生命,却不愿意分离。
应玉华受不了这种精神压力,任性地将笔甩了出去,不愿意答题。
姜凌可不惯着她,弯腰捡起圆珠笔,再次塞到应玉华手中。
应玉华再甩。
姜凌再捡。
再甩。
再捡。
重复三次之后,应玉华扁了扁嘴,拗不过姜凌的执着,只能不情不愿地接过笔,认命地在问题后面写了个字。
——不。
恋爱脑实锤了。
坚决不愿意分手。
姜凌没有继续问问题,而是陷入沉思。
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一个恋爱脑清醒过来?
骂她吧,她会哭。
打她吧,她会哭。
再激进一点,她会耍赖,她还敢自杀。
对付这样的人,办法一是强制分离,用时间冲淡一切。
再伟大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只是这种方法容易引发应玉华的叛逆心理,到时候如果她要死要活的也难搞。
办法二,想办法给她换个对象,让她谈一场正常的恋爱,新欢替代旧爱。
这种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牛不喝水强按头,她若非要为爱守贞,谁能强迫她去和别人谈恋爱?
所以说,唯一能够有效的办法,就是攻心。
必须让应玉华明白两点。
——犯了错,必须承担后果。
——即使父母、兄长,也不可能永远无条件地爱着她。
放手让她去面对风雨,逼她成长,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毕竟未来应玉华的人生道路,得她自己往前走。
但在此之前,姜凌想好好教训一下她。
不能打骂,总可以批评教育吧。
一张又一张的提问卡片送到了应玉华面前,姜凌根本不需要她回答,只要她看清楚了就换下一张。
卡片出现的频率密集、速度快,快到让应玉华眼花缭乱、应不暇接。
“你知道自己很自私,是吗?”
“你知道,为一个男人割腕,那把刀不是割在腕上,而是你妈妈的心上,是吗?”
“你知道父母养你二十二年,小心呵护,是希望你幸福快乐,是吗?”
“你知道吸毒害人害己,是吗?”
“你知道如果陈暮继续这样下去,将拖着你、再拖着你的父母、哥哥一起下地狱,是吗?”
一个又一个问题,似一把尖刀扎入应玉华的心脏。
看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应玉华心中又悔又痛,号啕大哭起来。
她的哭声,似一个新手拉着把破二胡,那声音呕哑嘲哳难为听,却有着神奇的穿透力,透过那重病房门,传到走廊去。
守在门口的刘浩然与周伟对视一眼,都露出同情之色。
——被姜凌讯问,压力一定很大。
——一个聋哑女孩,竟然被姜凌问哭了。
李素娥和医生打过招呼之后也没有离开,一直守在病房外,坐立难安。听到女儿哭声这么大,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
她一会坐在长椅上自我安慰:没事没事,不过就是问几句话嘛,都是松茂的同事,小姜肯定知道分寸。
一会又站起来踮着脚通过门上的亮子往里头张望:玉华很少这么哭,到底是受了什么委屈,哭这么大声?
玉华原本是个健康活泼、爱哭爱笑的孩子。在她两岁时,李素娥带她回农村老家过年,受了风寒感冒发烧,村里的赤脚医生给她开了药,结果没想到一针下去,第二天她便听不见任何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