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碰头会

姜凌的犯罪心理画像小组从犯罪动机出发, 挖出这么一段陈年往事,成功证明陈暮与张元强关系匪浅,这让一开始质疑姜凌、嚷嚷着要讲事实、重证据的雷骁与蒋沉舟脸上有点挂不住。

蒋沉舟咳嗽了两声:“小姜, 你们做了不少调查工作啊。”

雷骁换了口风:“行吧, 看来姜凌一开始的判断是对的, 陈暮与张元强是旧相识。”

刘浩然有点小得意,正打算多说几句,姜凌截住了他的表达欲:“好,浩然你坐下吧。”

刘浩然乖乖坐下。

姜凌指了指白板:“大家请看。”

李振良将白板分为两栏,左边那栏写三定侦查法思路, 另一栏则是人物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的最上方的,是张元强、陈暮两个名字。由这两个名字出发, 引出两人的社会关系。

在派出所两人已经排演过几次,现在真正实操了,李振良配合得非常好,随着姜凌的手指方向, 在张元强与陈暮之间画上一条红色的双向箭头线。

姜凌道:“陈暮是张元盛淹死的见证者,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谁也不知道。陈暮小小年纪就背负着一条人命, 内心必定惴惴不安。他父母护短,将陈暮保护得太好, 他内心的不安越积越深。长期的情绪积压之下,当他再次见到张元强, 表现出服从心态,努力想要弥补、讨好,很快就上了张元强的套。”

李振良在红色箭头线的上方写下“服从”二字。

姜凌接着说:“张元强一心想要弄清楚当年的真相,他有备而来, 利用毒品让他进入迷幻状态,逼问实情,并进一步试探,以达到掌控的目的。”

李振良在红色箭头线的下方写下“掌控”二字。

姜凌点了点“掌控”二字:“张元强这个人很擅长掌控人心。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登门槛效应’,先提个小的要求,对方答应之后再慢慢提更大的要求。张元强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在座的人不知不觉被姜凌的讲解所吸引,都认真听了起来。

登门槛效应?好像身边也接触过这种得寸进尺的人,以后可得警醒点,免得被人掌控了。

姜凌道:“先让陈暮帮个小忙,给他毒香烟,吸食少量毒品,待他难以自拔之后,再让陈暮接近应玉华,打探警方动态;然后,可能就是引陈志钢上钩,为儿子制毒。”

说到这里,有人举手。

姜凌抬手示意他说话。

这人是个瘦高个,戴眼镜很斯文,坐在雷骁身后,应该是一大队的人。他上来先自报家门:“你好,我叫庄建柏,我想问个问题。”

姜凌点了点头:“庄警官,请说。”

明明姜凌只有二十一岁,工作才一年时间,可是当她站在会议室正前方时,却有一种掌控一切的气势,仿佛这里就是她的主场。

庄建柏推了推眼镜:“我去了几次魅影迪厅,没有发现毒品痕迹,包间内也没有可疑气味,我有些怀疑,如果按你所说张元强是为了复仇才引陈暮吸毒,有没有可能,我说的是可能啊……”

雷骁不耐烦地转头骂了一句:“有屁快放!”

庄建柏脸微微红了一下,不过他已经习惯了队长的粗鲁直接,咳嗽一声继续往下说:“有没有可能,张元强根本没有大批量贩毒,他的毒品只限于针对陈暮?”

听他这么一说,第一大队就炸开了锅。

“庄眼镜你说啥咧,咱们都全体投入了,你现在说魅影不是毒贩窝点?”

“那不可能!利字当头,张元强是个生意人,他能忍得住?”

“那我们费尽心思查魅影、查运输路线,屁用也没有啊……”

第一大队的任务是查魅影。

如果张元强只是针对陈暮个人,并没有大规模贩卖毒品,那岂是做了白用工?

说好的大功劳呢?

雷骁也有些烦。

说好的大案,最后就这?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贩卖毒品罪根据毒品各类和重量对应量刑标准,如果是□□,10克以下判三年以下,超过50克判15年以上。

就算张元强判了死刑那又怎样?这种个人涉毒和大规模贩毒、团伙作案,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案子。

姜凌回忆了一下。

如果张元强的报复是针对陈暮,那在陈暮吸毒身亡、陈志钢制毒自首之后,何必饮弹自尽?

自古财帛动人心,只要沾上了毒品,那就不可能全身而退。

想到这里,姜凌正面回应庄建柏:“你这个猜测有一定道理,但从心理角度分析,张元强此人报复心重、功利心强,步步为营,所图绝对不小。只为陈暮提供毒品?不可能。接触过毒品,知道利润有多大,他一个生意人怎么可能忍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