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闻默(第3/5页)
张磊身上那种未经摧残的青春活力和健康体魄,会刺痛楚金根的双眼,引发他的嫉妒。
张磊代表楚金根终生无法企及的完美形象——阳光、健壮、张扬。
尸体未经深度掩埋或处理,被警方发现得较早,张磊可能是楚金根“练手”的开始。
因为目的是毁灭,而非豢养,因此张磊身上没有性侵痕迹。
想到这里,姜凌睁开双眼,眼里闪着极亮的光芒:“这个案子留下,等回市局再调阅法医鉴定报告、现场勘查报告。”
虽说时间已经过去四年,很多线索都已经灭失,但雁过留痕。既然有了嫌疑对象,顺着这根线往下查,说不定能够找到有力证据。
比如:由头骨伤痕、颈部勒痕推测的作案工具、与地面轮胎印记相符的汽车,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找到衣服碎片、可疑脚印等。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嘛。
李振良、刘浩然、周伟异口同声:“是!”
周永诚看姜凌的目光里,多了一丝赞赏。
难怪江守信总在他面前夸姜凌,难怪去听过讲座的战友都啧啧称奇,果然优秀。看看她带的团队,勤快、能干,还听话,多好!
圈定了第一位受害者之后,姜凌拿起第二份卷宗。
这是一名失踪者,名叫闻默。
失踪时20岁,大二学生。
闻默和楚心言有些相似,苍白、瘦削、眼神怯懦躲闪,有明显的社交恐惧和抑郁倾向。
闻默来自单亲家庭,与母亲关系紧张,平时和同学之间很少交流,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三年前,也就是1991年8月,他背着画夹子来到长河镇,住在双曲河附近的一家旅馆,每天早晨出去画画,晚上才回到旅馆休息。
看着照片上的闻默,苏心婉的面色凝重起来。
气质、神态真的太像了。
简直是完美的替代品。
再联想闻默失踪的时间,1991年8月,不正是心言参加完高考,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吗?
周永诚看一眼报警记录,记忆也随之浮现脑海。
“唉,这个人啊,我记得。”
“学校开学后发现他没来报到,于是联系他妈妈,结果他妈妈说闻默暑假根本没回家,以为孩子在学校里勤工俭学。两边一对才发现大事不好,赶紧报警。查了半天,最后才查到我们镇上来。”
“你说这孩子,暑假一个人到陌生地方来,也不和他妈妈说一声。失踪了一个多月了才被发现,这可怎么找?”
苏心婉问:“闻默住旅馆,人不见了难道旅馆不管管?”
周永诚摇了摇头:“他每天一大早就出发,傍晚了才回来,平时也不和人说话。他交了两百块钱押金,足够抵两天房费。那段时间旅馆生意好到爆,闻默没回旅馆,旅馆老板扣下他的押金,高高兴兴整理好他的东西丢在仓库,把房间打扫干净,继续做生意。外乡人的去留生死,旅馆老板根本就不在意,更别说什么报警。直到警察找上门,他才有点慌,把闻默的物品交给了警察。”
从暑假八月到九月开学,足足一个月的时间,闻默失踪才被发现。
因为断档了这么长时间,很多线索都找不到了。
闻默失踪那一天到底去了哪里?和谁见过面?
——警察问遍了镇上居民,都没有人记得这个独来独往、沉默不语的少年。
周永诚补充了一句:“这个案子麻烦得很,闻默是湘省省城人,在鄂省江城上大学,学校在鄂省报的警,湘、鄂两地警方协办此案,到我们长河镇寻人的是省城警方。最后案件也成了悬案,到现在还挂在江城市公安局。”
李振良问:“闻默失踪案的案件资料都在江城那边?”
周永诚一摊手:“对啊,我们这里只有警情记录,具体的材料都得去找鄂省警方要。”
90年代公安系统没有全国联网,涉及到这类不同省份的案子,因为归属问题,档案调阅相对困难。
刘浩然问:“闻默的母亲怎么样了?”
周永诚长叹一声:“闻默的母亲每年八月会来双曲河边祭奠,唉!虽然说母子俩关系不太好,也是一场亲缘。她在省城做生意,听说是个女强人,每年过来的时候都会住在儿子失踪前住过的清江旅馆。”
刘浩然问:“有她的联系方式吗?”
周永诚拿出电话本,找着其中一行:“呶,就是她,闻丽媛。”
刘浩然将闻丽媛的电话记下来。
姜凌一边将闻默的资料记录下来,一边在心里暗自思索。
闻默失踪在楚心言高考结束后的暑假。
他和楚心言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很相似。
他孤身一人,不与外人联系,适合下手。
——他很大可能是楚心言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