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交锋(第2/5页)

雨那么大,他杀了人并不马上逃离现场,而是蹲下来仔细调整手表指针,这难道不是一种异常表现吗?案件侦破的线索,往往就藏在这些异常细节之中。”

洛云琛的声援让姜凌急速跳动的心脏渐渐平稳下来。

这个时候身边有人陪她硬扛,倒是有点师兄样。

姜凌握紧了拳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但眼神却更加明亮:“秦队,这不是空谈,是基于现场细节的心理分析,是三定侦查法的核心思想。”

姜凌环顾四周,目光从每一个脸上掠过:“在座各位都听过我的讲座,应该知道三定侦查法对于指导破案是有着很强理论指导作用的。”

雷骁这个时候终于找到发言的机会,点头道:“是啊,小姜的三定侦查法不是纸上谈兵,上次还帮我们破了麻绳杀人案呢。秦队你就给年轻人一点机会,让她分析分析嘛。”

其余几个接收到雷骁的示意,也都欠身发言。

“秦队莫急,听听看。”

“姜凌年纪虽小,但她说的三定侦查法还是蛮有道理的。”

“先让她说,有不对的秦队你再指出来。”

秦铁山忽然觉得自己老了。

他在公安系统干了一辈子,从乡村派出所民警干起,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的走访,还有丰富的刑侦经验。

以前他开会的时候,只要他一发言,底下哪一个敢开口?

只要他定了性,底下全是响亮的一片。

——是!

——是!

——保证完成任务!

可是今天,在他即将退居二线的最后一个案子的会议上,刚入职的小年轻便敢直接站起来侃侃而谈,质疑他的决定。就连以前听话的手下,也都在为姜凌说话。

不知道为什么,秦铁山感觉有些疲惫。

他再次点燃一根烟,没有说话。

雷骁其实挺想听听姜凌的意见。

见秦铁山没有说话,雷骁冲姜凌眨了眨眼:“小姜,你继续说吧。”

姜凌点了点头,继续往下分析。

“第一,定性质。这起杀人案不是激情杀人,而是有特定目标触发的预谋杀人。第二,定方向。凶手对医疗环境、或者护士制服有特殊情结,这份情结可能源于曾经的心理创伤。他心思缜密,反侦查意识强,作案后会观察案件进展,可以从这两点锁定侦查方向。第三,定范围。”

一口气说到这里,姜凌没有像以前一样引导旁人思考,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分析结论。

“凶手为男性,25-40岁,外表普通甚至老实本分,有正当职业,大概率从事与医疗相关的辅助人员工种,他是本地人,或者在晏市长期居住,熟悉周边环境,有交通工具,自行车。”

为什么说外表普通或老实本分?

因为前世晏市警方查案就是采用人海战术,对周边居民进行拉网式排查,可是一直没有找到。这说明凶手擅于伪装,很普通、很老实,无论是谁见了都会说一句:他是个好人。

为什么说他从事医疗相关的辅助工种?

因为前世连环杀人案中,三名死者被害时都身穿护士服,而且死亡时间均为下夜班的雨夜,这说明凶手熟悉她们的工作时间、了解她们的工作环境。但调查死者的社会关系,都没有发现异常,这说明凶手并非死者的亲属或朋友、同事。排除下来,结论只有一个:凶手从事与医疗相关的辅助工种,能够接触到护士,但并没有深交。

为什么说他是本地人,或长期居住?

因为他还会连续作案,且一直未被发现,他潜藏很深,再加上熟悉环境,他应该是附近居民。

至于男性、年龄的判断,那是基于杀人手法、力道以及现有证据得出的判断。

会议室再一次成为姜凌的主场。

姜凌从座位中走出,走到贴满照片的白板前,指着上面那张凶手指甲内嵌有深蓝色纤维的照片。

“这纤维,指向他的职业或常穿衣物。而我的分析,指向他的心理画像和下一步可能的行为模式,这能极大缩小排查范围,避免大海捞针。我不是否认人海战术的有效性,但如果只按随机作案动机去查东边平房区的流动人口,我们很可能与真正的凶手擦肩而过。”

“深蓝工装这条线索很有用,但凶手心理素质极好,即使被列入我们的排查名单里,但很可能会因为看起来太普通、太老实而被忽略。”

姜凌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秦铁山,目光恳切。

“秦队,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抓住他,锁定他真正的动机,还会有下一个穿着类似制服的年轻女性在雨夜遇害,手腕上的表同样会被停在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