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孙薇(第2/3页)
五月的一个傍晚,梁九善约姜凌在和顺酒店见面。同来的,还有脸上洋溢着宁静幸福的梁七巧。
陈安平一直记挂着姜凌还没来得及吃完的茶油剁椒蒸雄鱼头,一听说姜凌要来,立马第一时间端上了这道菜。
鱼头很大,金红油亮的茶油剁椒铺在面上,香气四溢,滑嫩可口。
好在这一回无事发生,姜凌与梁家姐弟从从容容吃了晚饭。三个人都是地道湘省人,不怕辣,吃完之后用鱼汤泡饭,美味十足,姜凌一口气吃了两碗大米饭。
梁七巧被分配到了晏市一中当老师,工作稳定而充实。她的气色很好,眼神明亮,言语间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
她一边给姜凌夹菜,一边细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那份平和安稳的幸福,让姜凌的内心成就感满满,整个人都暖洋洋的——前世那个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的少女,现在成为了尽职尽责、对事业充满热爱的好老师,这让姜凌感觉自己的重生有了具象的意义。
梁九善端起茶杯,以茶代酒,看向姜凌,眼神清澈而真诚:“凌姐,这一次,没有枪声,没有受害者,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我知道,它更有意义,对不对?”
梁七巧也放下筷子,温婉地接口:“是啊,姜警官。虽然九善不能多说细节,但我能感觉到,你们做的事,是在源头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有时候,及时的阻止,改变的可能是几个人、甚至几个家庭的整个命运轨迹。”
听到她的话,梁九善与姐姐对视一眼,无需言语,那份共同的、曾被命运残酷撕扯又侥幸重获新生的感恩与后怕,在彼此眼中清晰可见。他们亲身经历过黑暗的深渊,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预防”二字所蕴含的巨大慈悲和力量。
往事浮现心头,梁七巧的声音有些颤抖:“凌姐,谢谢你啊。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考上大学。”
青春期的少女,没有母亲温柔指引,以自己成熟发育的身材为耻,面对钱大荣的不断骚扰,那个时候的梁七巧整个人都陷入绝望与无助中。如果不是姜凌坚定地站在她身旁,教给她正确的性知识,告诉她美丽不是她的错,并帮助她对抗钱大荣,她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
梁九善看向姜凌:“凌姐,如果没有你,恐怕我真的会和钱大荣那个混蛋斗到两败俱伤。就算把那个混蛋打死,我也得赔命,划不来啊。”就算侥幸能活下来,他的人生也将永陷黑暗。
姜凌看着眼前这对姐弟。
前世,一个花季凋零,一个年少沉沦,如今命运已经改写,他们都在阳光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稳,真好!
借着这个话题,姜凌向梁九善更深入、更系统地阐述了她对“预防犯罪”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银行劫案。
“九善,我在想,阻止一个具体的犯罪计划,只是第一步,是治标。真正的预防,要通过海量的数据,去深挖让犯罪滋生的土壤。”
“我们要分析的是,哪些社区、哪些群体更容易成为犯罪的温床?是经济困境、教育缺失、家庭破碎,还是社会疏离感?哪些个体,因为性格、经历或环境因素,正处于滑向犯罪的高危边缘?犯罪的模式,比如侵财、暴力、网络犯罪,它们有没有潜在的、可预测的演变规律和关联性?”
谈及理想,姜凌一双眼睛亮如繁星:“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更前端进行干预。比如,联合社区、民政、教育部门,对高危社区进行精准帮扶,改善环境;对识别出的潜在高危个体,进行早期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或必要的监控;针对系统性的犯罪模式漏洞,比如某些金融流程的缺陷、网络平台的薄弱环节,提前加固防护。这才是从根子上,一点点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梁九善静静地听着,眸光闪耀。
姜凌的视野和情怀,远超乎星盾团队对“犯罪预警系统”最初的技术构想。她看到的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以及塑造这些人的家庭环境、社会土壤。
胸腔里涌动着深深的感动、浓浓的仰慕,梁九善拿起茶杯,直视姜凌的眼睛,声音里透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凌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支持你的理想。技术,说到底只是工具。你想用它照亮哪里,我就帮你把路铺到哪里。数据库的架构、数据的挖掘、预警模型的迭代更新……我会一直做下去,一直优化下去。来,为了预防犯罪,我敬你!”
姜凌的心弦被轻轻拨动。
毋庸置疑,最理解她理想的人,是导师应璇玑,最支持她的人,是父母;可是姜凌没想到的是,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还会有眼前这个曾经在派出所缠着她问东问西、夏日送上一捧栀子花的小九善坚定追随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