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情感操控

技术大队赵景新对范威特意指出的擦拭痕迹进行采样, 验证是手肘反复摩擦所致。再加上日记里的激烈词句,基本可以判断孙薇近期情绪不稳定,离家出走的可能性较大。

对此, 孙国栋很愤怒, 大骂公安局不作为, 说自己的女儿绝对不可能离家出走。李淑芬泪流满面,抓着郑瑜的手苦苦哀求:“薇薇很乖,离高考只有两个月,她绝对不可能离家出走,一定是被坏人带走了, 你们再好好找找,一定要把她找回来啊。”

现在, 关键是查清楚,孙薇离开学校之后去了哪里。

雷骁调集了六名刑警,分派了查监控的任务。

郑瑜带队在学校附近继续走访调查,希望能够找到昨晚见到过孙薇的目击者。一个少女九点多钟背着书包走在路上, 应该会有人留意到吧?

在不排除报复、劫持可能性的情况下,范威对孙薇父母的社会关系进行梳理, 查找可疑人员。

时间不等人, 姜凌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数据中心全员调动起来。

李斌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将孙薇的照片录入系统, 重新设置参数,试图寻找在昨晚9:30-10:00时间段内孙薇可能出现的画面。第一次做这样有挑战性的技术活, 李斌眼睛死死盯着屏幕,手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另一边,姜凌与画像小组坐在孙薇的证件照被放大, 贴在白板上。

同时,她各科近乎满分的成绩单、高中三年借书记录、以及郑瑜补充的详细现场报告和走访情况,依次铺开来。

姜凌站在白板前,目光沉静,声音清晰有力,压住了机房的所有声响。

“孙薇的失踪,书包、资料消失,无声无息,有点像是有准备离开,也就是离家出走的特性。可是,桌面擦拭痕迹、日记中绝望的泪痕、呼救字句,却又显示出非自愿的迹象,很矛盾,对吧?”

心理画像小组成员这几年对犯罪心理研究十分透彻,认真查看过孙薇的所有调查资料之后,开始各抒己见。

李振良:“嗯,的确很矛盾。可能是非自愿的离家出走,也就是被诱骗离家。”

刘浩然非常认可李振良的判断:“对,这是一种非典型的绑架。孙薇是个乖孩子、好学生,今年才18岁,乖孩子的内心也会有叛逆的可能。她平时阅读的书目里以文学类为主,包括《少年维特之烦恼》、《安娜·卡列尼娜》、杜拉斯、村上春树……这些书的主题几乎都是指向情感孤寂与逃离束缚,极有可能,她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离家出走,然后被人控制。”

周伟的语气很急切:“浩然没有说错,受害者可能身处某种特殊的、危险的控制关系之中!我们必须早一点找到那个控制她的人,否则她会有生命危险。”

18岁的少女,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失踪的孙薇可能会被拐卖,可能会被囚禁,甚至可能会被某些变态折磨、虐待,甚至……杀害。

目前线索有限,对方的犯罪动机可能性太多。

可能是为了性剥削与满足。嫌疑人利用少女的情感依赖和孤立无援,逐步突破其身体界限,将性行为作为“爱”的证明或“服从”的要求。

可能是权力与控制欲。嫌疑人可能并非单纯追求性满足,而是沉醉于完全掌控另一个人的精神、情感和行为的权力感。摧毁一个优秀、纯洁的少女的独立意志,将其塑造成完全依赖、服从的“玩偶”,能给他带来巨大的病态满足。

可能是情感寄托与占有欲。嫌疑人可能存在严重的情感缺陷,比如孤独、自卑、无法建立正常亲密关系。他们将少女视为“完美伴侣”或“精神寄托”,通过诱拐和操控来实现病态的“完全占有”,满足其扭曲的情感需求。他们视被害人为“私有财产”。

可能是为了经济利益。通过绑架勒索赎金,或者强迫其从事非法活动牟利,或将孙薇贩卖给他人。

可能是报复与社会发泄。嫌疑人可能与孙薇的家庭存在某种仇怨,比如经济纠纷、职场矛盾、个人恩怨等,诱拐孙薇是为了报复其父母,使其痛苦。甚至,嫌疑人对社会、特定群体,比如像孙薇这样的优等生心怀怨恨,想办法诱拐并摧毁,作为对社会不公或个人失败的发泄。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满足特定幻想或仪式。这种犯罪动机目前国内比较罕见,但更危险。嫌疑人可能有特殊的性幻想、宗教信仰或偏执信念,需要特定类型的少女,比如纯洁、学生、特定外貌等,来满足其仪式或幻想。诱拐是实施幻想的关键一步。

六种犯罪动机的存在,让三定侦查法变成十分复杂。

姜凌也感觉到了棘手:“从现有证据来看,孙薇离家既有配合、自愿的迹象,也有挣扎、反抗的行为模式。分析孙薇的心理特征,她内向、高敏感、追求完美,乖巧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父亲强势、母亲柔弱,其父亲可能有家暴行为,她渴望逃离原生家庭。目标嫌疑人很可能利用了她这种心理特质,对她施加了心理影响,进行了精神上的诱导、贬低乃至控制。这不是武力胁迫,这是一种隐秘的情感操控型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