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大馆(第2/3页)

假如不想回答,后期剪辑制作的时候,把这一段整个剪掉就可以。

导演并不担心因为问出一些敏感问题,从而让范无眠很不爽,影响到自身前途。

许多消息早就公开披露,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范无眠回答说:

“由于这地方只能用于文化、公益或低强度商业,像餐厅、零售、酒店之类,没办法大规模开发成写字楼或者豪宅,让它被人们视为‘需花费巨额修复的文物包袱’,当时没人来跟我竞争。”

“它的很多建筑,建造于一百多年前,早就只剩历史价值了,属于危楼。后续维护翻新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假如建造成现代写字楼,很可能价值200亿港币的地皮,现在连同上面建筑一起转让给我,由我负责把它盘活。”

“35亿港币总开发预算,减去预计为20亿港币的修复成本,等于花费15亿港币的残值拿下了这地方。港城官方非常重视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希望吸引游客,为市民创造休闲娱乐的地方,特别允许我延期支付这笔款项,三年后先付30%,第四年也付30%,接着再一次性付清40%。”

“老实说,除了新建造的酒店,以及一栋只能建造12层的住宅楼以外,其他老楼根本没办法给我带来多少收益,要不然其他商人早就抢着投资了,我也是出于公益慈善考虑”

以范无眠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所谓出于公益慈善考虑,显然只是一句场面话。

几个月前他刚听说大馆项目,派人跟官方相关部门接触完之后,也对这个耗资不菲的开发项目失去了兴趣。

后来因为官方松口,答应让他建造12层的住宅楼,底下四层用于“综艺馆”,包括画廊、影院、小剧场、休闲区域,上面8层则可以建造32套住宅,外加一座同为12层高的酒店和延期付款等等条件,范无眠才会松口接下这个烂摊子。

整个大馆项目之所以贵,主要是贵在新建的住宅楼和酒店上,项目位于寸土寸金的中环,出地出让金可不便宜。

在他看来,靠那32套位于中环的大平层住宅,将来就有机会赚回15亿港币,酒店、商铺、餐厅等项目也可以源源不断贡献租金,算上以山贼王基金名义开发它避税的资金,还有办公减掉的租金之类,虽然投资这种项目赚得不多,胜在比较有意思,适合长期持有收租。

假如需要他一次性支付大笔现金,范无眠肯定扭头就走,但港城官方允许他延期支付,这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如果借用银行资金,并且协调好时间,甚至有机会空手套白狼,等到几年后港城楼市大涨就转手卖掉整个项目,从中赚一笔差价,轻轻松松捞到几亿港币净利润。

但财富积累到范无眠这种规模,所看重的早已不仅仅是金钱本身。

类似的项目在他眼里,就跟在玩真实版沙盒游戏,适合用于消磨时间,未来的餐厅、酒店、画廊,还有婚礼和艺术展览、剧组场地租赁等等生意,也能源源不断收租,吸引游客过来打卡消费。

带着摄制组来到大馆,占地1.36万平米的区域,被围墙和街道隔开,高耸的监狱围墙上还能看见铁丝网、电网。

旧裁判司和营房大楼计划改造成购物中心和餐厅,旁边的三栋警员宿舍规划成酒吧或者餐厅,而沿街的总部大楼较为完好,简单收拾过后先用于办公。

作为中环仅存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建筑,整个大馆内部已经破旧不堪,不过跟许多维多利亚式、爱德华式建筑一样,很容易营造出“金玉其外”的氛围,看上去依然挺有感觉。

像等到付清交易款项拿完证,会把这地方抵押给银行贷款,避免占用大量资金,又或者是短期内还不打算动工之类的事情,范无眠丝毫没有在镜头前提起。

只带着摄制组简单参观一下,接着来到总部大楼,介绍起被外界传得神乎其神的家族办公室。

作为协助范无眠打理资产的核心部门,他的家族办公室现在只有31名正式员工,平均年薪却超过300万港币。

几位真正厉害的职业经理人,有时候完成一个项目就能赚到数百万港币,比如某位前港府大员,协助港城山贼王基金从金管局方面,拿下高达二百亿港币的托管资金,范无眠一次性奖励给他888万港币。

另外两位主要负责收购、重组、融资和风投业务的经理,今年收入也都超过了千万港币。

其他富人指望家族办公室成员们,帮自己寻找优质的投资渠道,而范无眠的这个家族办公室,主要是出于“节省时间和精力”才专门组建出来,手底下直接、间接持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公司股份,单靠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得知范无眠正在拍摄真人秀节目,经常和他打交道的齐经理,简单介绍了一下家族办公室的运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