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3/5页)

“当军头就不能嫌麻烦。”邵勋说道:“就要让人认识你、知道你、宣扬你。这样的部队,别人拉不走。部曲督若想造反,召集府兵的第一天,他就会人头落地。”

说这话时,邵勋有些得意。在女人面前吹嘘,他也难以免俗。

“怪不得士人兵家子比不过你。”王惠风轻声说道。

“士人不知道底层军众住哪里、吃什么、家里怎么样,有那工夫,不如清谈去。”邵勋的双手规规矩矩的,王惠风能接受甚至慢慢开始享受让他抱着,但还不能接受被他随意抚摸。

但都让抱了,这一天还会晚么?抱的时候位置稍微有点不对,就是一次边缘的试探,这条防线就是纸糊的,没啥用。

王惠风嗯了一声,稍稍不自然地转过脸去。不知道是马车颠簸还是怎么着,邵勋说话的声音离她越来越近,渐渐要凑到耳边了。

“现在武人日子好过了,民人还稍差一些。”邵勋说道:“吾辈还需努力。”

王惠风把脸转了过来,好奇地问道:“你想做到什么地步?”

“梁宫中会建一高楼。”邵勋轻声说道:“待天下太平之时,我们一起夜登高阁,俯瞰大地。若能见得万家灯火,听着欢声笑语,就够了。”

王惠风听得痴了。

邵勋轻轻印在了她的脸上。

王惠风一震,刚要挣扎,邵勋又轻声道:“你要帮我。我杀人杀多了,我怕自己成为暴君、昏君,你一定要约束住我。”

王惠风挣扎的力气消失了。

邵勋毫不犹豫地印在她嘴上。

王惠风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不知所措,微微颤抖。良久之后,双手渐渐松开,轻轻搂住了邵勋的腰。

除夕前一天,邵勋回到了汴梁。

王惠风回到芳洲亭的临时居所后,沉默许久,把一些珍爱异常的旧物收了起来,然后对着镜子,用不太熟练的动作,梳起新发髻。

心理暗示:怎样才能束缚一头豺虎呢?

解释一些术语

正好今天歇一歇,写些术语的解释,因为发现很多人不明白,或者书里出现很多次,但没往心里去,没深想。

一、募兵

唐玄宗中后期募兵大行其道,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以前也有职业兵,但主体还是征召的农民,唐玄宗是第一次把国家的主体武装力量变成职业士兵。

唐玄宗以前,因为几乎没募兵,所以不存在军饷的概念,只有“赏赐”。

事实上,直到中唐以后,士兵已经按月领军饷了,但发下去的东西还习惯称赏赐。

领的粮米,被称为“粮赐”。

领的布帛、铜钱,被称为“钱赐”。

募兵武器装备由朝廷提供,无需自备,很多时候住在政治中心,被统治者(皇帝、方伯、节度使等)牢牢攥在手中。

比如唐朝神策军,除少量驻外部队外,绝大多数安置在长安附近。

藩镇也差不多。

昭义节度使领泽、潞、邢、洺、磁五州——大概是书中整个上党郡外加邢台、邯郸一带——治所在潞州(长治盆地),藩镇主要军力就聚集在此。但上党的地形大家应该已经了解了,长治盆地是真养不活整个藩镇的军队,粮食不够,但节度使仍然不肯把军队分散一部分出去,宁可带着军队出滏口陉,巡视相对富裕的河北平原三州,去那里吃饭,缓解粮食压力,也不愿把军队交出去。

募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强劲的,因为训练频繁、装备不错,专业性也更高。

本书里的银枪、黑矟军就是典型的募兵。

二、府兵

想必也很清楚了,拥有免赋役特权的征召兵。

家里土地多,一般占的都是好地,灌溉方便,粮食产量高。

会拥有数量不等的奴隶,比如南北朝、隋唐的府兵,出征就有部曲跟随,他们出战后的战利品,经常是奴隶,也就是抓人回家。

唐朝府兵就经常去草原上抓胡人当奴隶,甚至买卖奴隶,很普遍。

府兵一般不参与农业劳动,或者只在农忙时下地,大多数时候是很闲的,一般在家锤炼武技。

折冲府(本书是龙骧府)定期组织训练,主要是集体军阵操练,个人训练由府兵平时自己完成。

府兵需要自己准备武器装备。

接到出征命令后,带上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需的粮食,路上没人给你提供吃喝。到军营后由部队管饭。

所以看出来了吧?府兵的战斗力往往由自家经济情况决定。

吃一次败仗,铠甲丢了,自己花钱置办,这需要很多钱。

出征次数多,可能把家弄破产。

出征时间长了,可能也会破产。

唐代府兵到高宗武后时期,已经出现了极其严重的财务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