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突发(第3/3页)
邵雍瞪大了眼睛,他几乎不认识这个一起长大的兄长了。
难道是收了姚夫人的缘故?
“阿干,我有好马……”元真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
“不要叫阿干,叫兄长。”邵瑾说道:“听闻你昨日读书半途而废,吃戒尺了?”
“我……读不进去。”元真小声说道:“我不要读书,练骑马射箭就好了,以后帮阿干打仗。”
邵瑾轻笑一声,道:“书还是要读的。”
邵雍收回窥视的目光。
他明白了,这是长兄做派,独属于嫡长子的气度。以前不明显,出去历练一番后,不知道怎么就长出来了,好像梁奴想通了什么一样。
带兵打仗这么神奇?邵雍悻悻想道。
简短写一下称呼问题。
本卷第四章一出,好多人提出“姨娘”是父亲小妾的称呼。
我有些奇怪。
这几章有的地方写姨母,有些地方写姨娘,不严谨,都是顺手写的,我统一改成“姨母”,但这两种称呼是一样的。
下面进入正文。
我查阅了资料,主要是《三国志》以及南北朝隋唐史料。
《三国志》里对现代姨妈的称呼是“从母”,这是一个比较正式的称呼,可能还有口语化称呼,但没找到,正史一般也不会写这些。
姨妈的儿子,《三国志》里称呼为“姨兄”、“姨弟”。
可见“姨”这个称呼在此时范围是比较窄的,没有扩散到所有母系长辈身上。
但这是三国时期,不代表两晋,对吧?毕竟称呼是不断演变的。
东晋时王羲之有《姨母帖》,写给卫夫人的,这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有学者认为王羲之的母亲和卫夫人是姐妹或中表亲。
可见此时已经称呼姨妈为姨母了,所以在本书里称呼姨母更合适一些。
然后我又往后看了唐朝时的资料,对姨妈的称呼是“阿姨”、“姨姨”、“姨母”、“从母”,对母亲的堂姐妹称呼为“从姨”、“堂姨”,母亲的表姐妹为“表姨”。
可见直到唐代,“姨”仍是母亲姐妹、堂姐妹、表姐妹的专属称呼,还没扩散到所有长辈母系。
那么父亲的小妾怎么称呼呢?
史书还真难找,因为小妾地位太低了。
唯一一个资料,贾充儿子称呼李婉为“李夫人”,但李婉是贾充元配,后来也是平妻。
另外,王浑在徐州娶续弦妻,因为没完成礼节,他儿子都不愿拜颜氏。
续弦妻都这样,小妾地位就更低了。
以前我看到有人说,现代人深受明清思想钢印影响,喜欢下意识拿明清几百年套前面两千年。
称呼父亲小妾为姨娘这种事,女频见得多,但女频时代背景多为清朝吧?
至少直到唐代,姨仍是母亲姐妹的专用称呼,两宋是不是我懒得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