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3页)
皇帝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六皇子,听康淑妃说,六皇子正在读书。
康淑妃准备让人把六皇子叫来,皇帝阻止了她,说是自己要亲自去看六皇子读书的情况。
六皇子端坐在书桌前,神色肃穆,人则像是一轮明月温润又清冷,有几分康淑妃的影子。
读书声朗朗悦耳。
看到皇帝,六皇子也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后坦然、大方、规规矩矩地请安。
皇帝看着桌子上的书随口道:“喜欢读书吗?”
萧宴钰垂眸恭声道:“儿臣虽年幼,却也知道读书可以明事理。老师也曾讲过,书要多读才能明白里面的意思,儿臣喜欢读书。”
看着规规矩矩的六皇子,就连答话都滴水不漏。
皇帝心想,这才是他熟悉的孩子的模样。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望着站着一动不敢动的六皇子,皇帝想的却是两年前这孩子一听到读书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如今大了,也沉稳了。
皇帝有些意兴阑珊,不过面上并不显,他夸赞了六皇子几句,这才缓缓离开。
“你说七皇子喜欢读书吗?”回宫的路上,皇帝问刘海。
刘海笑道:“皇上,七皇子虽然还小,但到底是皇子,等入了学就会读书了。”
“朕问你,他喜不喜欢,扯这些做什么。”皇帝挑眉道。
刘海忙垂下眼诚实地回答:“恕老奴眼拙,老奴还真看不出来。”
“怕是不喜欢。”皇帝叹了口气给了个结论。
刘海偷偷观他脸色,不像是生气的模样,但也不怎么高兴。
刘海心里不由感慨,真是伴君如伴虎,帝心难猜。
皇帝其实并没有生气,他只是突然发现,相比较其他人,萧宴宁没有那么假,至少脸上没有披上喜怒不形于色的外衣。
若今日他问萧宴宁喜不喜欢读书,他应该会皱着眉头一脸不高兴地回答不喜欢。
皇帝也不知道自己抱着什么心态在宫里转一圈,只是他那些孩子又有什么错。他也是从孩子一路走来,到现在身为人君,很多事都不能太过任性。
身为皇子,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若太不上进,也非幸事。
“小七倒是有朕年轻时的样子。”皇帝说,在通州也没那么多规矩,他也做过几件荒唐事,也有那么几分桀骜。
刘海笑:“陛下现在也还年轻,正是几位皇子学习的榜样。”
皇帝横了他一眼:“从你嘴里听句实话也挺难。”
刘海诚惶诚恐道:“陛下跟前,老奴说的都是实话,不敢有半分欺瞒。”
皇帝哼了声,没再吭声。
***
如同去年让人头皮发麻的水患,天总有晴的时刻,流水总有停的时候,河堤也总有重新搭好的时候。
英国公的病年后也稳住了,只不过到底是老胳膊老腿了,御医说平日里需要多注意休养。秦贵妃还特意遣人去英国公府,让英国公务必注意身体,要不然她寝食难安。
英国公自然满口答应。
家人身体健康,秦贵妃的心情也明媚起来。已经强制把黑历史忘在脑后的萧晏宁早就活泼起来了。
秦贵妃问他有什么打算时,萧晏宁握着拳头说自己一定要抓到一只威武雄壮的蛐蛐,尽量把它养过冬天。
秦贵妃:“……”
秦贵妃被他的梦想震的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忍不住道:“就没有想过去上书房和哥哥们一起读书?”
萧晏宁大惊失色:“没想过。为什么要读书?”
秦贵妃比他还要震惊:“为什么不读书?不读书就不识字,你怎么能不读书呢。”
很强的反问,萧晏宁竟然无法反驳。
兴安七年,八月初八,漠北再次传来好消息,梁绍梁大将军率领漠北铁骑把西羌赶离大齐国土数百里。
西羌国主上书皇帝,愿签订条约,保两国边陲来往平安。
皇帝大喜,下旨召梁绍回京。
九月初九,大公主萧安怡同季洛河成亲。
因为是皇帝第一个孩子成亲,当天非常隆重。
萧宴宁凑热闹,看了季洛河一眼,是个丰神俊朗的男子,一身书生气。
不管促成这场亲事背后的原因,至少当天所有人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大公主的婚事结束,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太子身上。
被人关注的太子压力陡然大了很多,成亲原本是他的私事,但沾了太子之名,私事就变成了国事,半分由不得他。
十月初六,梁邵率领大军距京城还有二十里,皇帝命太子带人去京城十里外的拜别亭前去迎接。
梁邵进京的当天,皇帝在永芷宫午睡时突然做了个噩梦,梦到自己被两只鹰啄瞎了一只眼。
皇帝惊恐地喊叫了一声,睁开眼猛然坐起身时,眼底还残留着惊色,身上更是出了一身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