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页)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总会出现一些微妙之感。
这种事谁也没办法。
“等三弟回京,咱们兄弟聚在一起为三弟接风洗尘。”太子道。
萧宴宁点头:“到时就让三哥请客。”
太子一顿,看了他一眼,说着为安王接风,还要安王请客,不大好啊。
“三哥烤肉的手艺一绝,到时太子哥哥一定要尝一尝。”萧宴宁说着说着忍不住吸溜了一声。
太子看他那馋嘴的模样无奈摇头,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目光所到之处,只有吃吃吃!!
和太子说着话,到了分别之时,萧宴宁看着太子道:“太子哥哥,你瘦了很多,多注意身体。”
太子笑了下:“放心,一直让御医开药调养着,无碍。”
萧宴宁嘿嘿笑了两声,这才和太子拱手分别。
太子转身朝东宫走去,半晌他回头看了一眼,萧宴宁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了。
太子摇头,也就萧宴宁这性子,下了朝就溜,搁着别的皇子身上,指不定还想多留一会儿看看能不能多见几次君颜呢。
太子轻笑两声转身,随即脸色一白。
他皱着眉头,温润的脸色泛着厉色,他死死扣住身边贴身内监的胳膊,尽量让自己身姿看起来自然,他语气轻喘却又带了几许狠意:“回东宫。”
内监忙不动声色地扶着他,步伐稍快但并不凌乱地朝东宫走去。
萧宴宁回王府时,心情有些低落。
他有点担心太子的头疾,这么多年太子一直被头疾困扰,前些年据说在民间找到了个神医,缓解了头疼。可最近,太子越发消瘦,身姿看起来十分单薄。
只是担心归担心,萧宴宁又不能张口去问,问了便会被当做别有用心。
更何况,他不是大夫,即便知道了,也没什么好办法。
有些事,只能当事人自己扛。
***
安王比萧宴宁预计的早三天回京,当日,太子率领百官在城门外亲迎。
安王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
这一刻,众人亲自体会到了安王在民众心中的意义。
太子仍旧沉稳端庄,康王偶尔轻咳着,瑞王、慎王和静王不动声色地相互看了一眼。
只有萧宴宁跟一只白天鹅一样,毫不掩饰地昂着脖子直直地朝前面看去。
如果不是顾及身份体面,他都想把人扒拉开,自己站在最前面。
安王在不远处翻身下马,然后快步走上前对着太子行礼:“臣参见太子殿下。”
身后跟随的将士则跪拜在地,齐声呼喊:“参见太子殿下。”
声音浩然,听到之人心情澎湃。
太子含笑握着安王的手:“孤奉父皇之命迎三弟回京,三弟不必多礼。”
安王神色恭敬:“礼不可废。”
太子又笑了笑指着身边之人:“不只是孤和百官,其余兄弟也来接你回京了。”
安王顺势和其他兄弟打招呼,萧宴宁这次倒没当显眼包,只是喊了声三哥就不再吭声了。
不管安王对这次突然被召回京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但此时此刻,他仍以太子为尊。
安王入城之后没有回王府,直接入宫面圣。
据后来所传,父子多年不见,再次相见,场面分外温馨,皇帝更是拉着安王的手夸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儿子。
安王对皇帝十分崇敬,言语之间未曾因自己身上的功劳而倨傲,甚至比以前还要小心谨慎。
和皇帝诉说了一番父子情,安王又去见了芸妃,这才回安王府。
萧宴宁当晚在府中摆好了酒菜,桌子上有一道红烧鱼,是萧宴宁特意吩咐厨子做的。
夜幕降临,梁靖来了。
不穿铠甲的梁靖身上没了肃杀之气,眉眼清俊,站在那里像一个温润如玉的书生,只是说起话来不如书生文雅。
几个月不见,萧宴宁看着梁靖,梁靖看着他。
有点生疏,但又没那么生疏。
相互注视着不知多久,两人突然笑了,那点疏离的气氛消失殆尽。
萧宴宁:“快别站着了。”
梁靖也没客气,直接坐到他身边。
王府中没人离萧宴宁这么近过,一个人的体温带起了一丝莫名的滚烫之感。
萧宴宁目光沉沉,招呼他吃菜。
肚子里装了食物后,萧宴宁亲自为两人斟酒。
他们之间也没那么多讲究,怎么舒服怎么来,毕竟空腹喝酒不好。
两杯酒下肚,萧宴宁道:“你母亲还好吗?”
梁靖眼中浮起笑意和感激,他道:“母亲她很好,多谢宴宁哥哥这些年帮我照顾她。”
萧宴宁摆了摆手,能让梁母安心的是梁靖,他能做的不多。
萧宴宁没有问边境之事,梁靖也没有问京城发生了什么,两人就那么对着月吃着酒聊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