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安王走进大殿向皇帝请安,他对皇帝仍旧尊敬,但到底历经过一场生死,尊敬之下还多了几分无法改变的疏离。
皇帝:“平身。”
萧宴宁朝安王微微一笑,起身打了个招呼:“三哥。”
安王点头客气回道:“七弟。”
皇帝看着安王,父子相见本是喜事儿,然而因横在心中的过往,气氛有些压抑。
作为下令者,面对洗脱冤屈的儿子,皇帝有些不自在,他抿了抿嘴:“看过你母妃了吗?”
安王神色平静,语气恭声:“儿臣赶着来见父皇,还未前去给母妃请安。”
皇帝嗯了声:“你母妃这些年身体也不好,多入宫看看她。”
想到芸妃,安王眼中流露出几许温色,神情都跟着柔和了几分,他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当入宫常伴母妃膝下,以尽孝道。”
皇帝嗯了声,沉默片刻,他终于说出今日召安王入宫的原因:“平王在通州经营多年,如今他骤然出事,通州那地就有些不太平。朕想让你前往通州,压下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稳住局面,震慑东海。”
皇帝自幼生活在通州,那是他的成长之地,他对那里的感情不一样,他自然不允许那里出现乱子。
安王:“父皇有命,儿臣万死不辞,自当替父皇分忧。只是儿臣体内有旧伤,怕心有余而力不足。”话说到后面,他脸色有些为难。
安王嘴里的只是二字音未落,萧宴宁就在心里感慨,这是要婉拒。
要他是安王,他也这么做,安王也是人,他不是铜墙铁壁铸成,他是血肉之躯,他身上流血会疼,心里受伤会难受。
他也有七情六欲,经过诏狱这么一遭,安王心里要是没有一丝怨气才怪。
再说,当年人家本来在西境打仗呢,因名声太盛,得老百姓认可,被那些大臣今日嘀咕两句明日说道两声,愣是把皇帝和太子都嘀咕出疑心病了,眼瞅着快灭了西羌,结果把人给召回了京。
回京就回京吧,谁知道也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就被弄了个家破人亡。
是个泥人被这样捏巴,都得捏出三分性子来。
不过萧宴宁知道,安王最终还是会去。不是烂好人,也不是圣人转世,安王在边关多年,见了太多生离死别,这样的人看不了百姓受苦受难。
皇帝心里也明白这是安王的推脱之词,他道:“旧伤在诏狱而得,是需要好好调养调养,那就等你身体养好了再去。”
安王没想到皇帝会提起自己在诏狱之事,不过这份惊讶很快就消散了。
事情已经发生,皇帝提不提这些往事对安王来说没太大差别,他道:“多谢父皇体谅。”
如果安王站在一个皇子的立场上,他受了这么大的罪受了这么多的委屈,通州是太平还是是混乱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根本不会去通州。如果站在黎民的角度来,通州他早晚都会走一趟。
黎民无辜,百姓无罪,在安王心里,黎民百姓不该因一些人的私心而受家破之灾战乱之苦。
安王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如竹如兰的君子。
皇帝:“回去好好休息,早日把身体的伤养好。”
安王:“谢父皇,儿臣告退。”
安王恭敬地退出大殿,萧宴宁放下手里的折子,他道:“父皇,三哥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儿臣去送送他。”
皇帝知道他在找借口溜走,心不在折子上,硬留他在这里也没用,皇帝脸上浮起几许不耐烦:“去吧。”他
萧宴宁麻溜行礼,以最快速度离开了。
等人走后,皇帝轻咳了几声,咳嗽平息下来,他让明雀把折子拿过来。
在看到折子上萧宴宁留下的痕迹时,皇帝沉默了又沉默,最后他把折子拍在桌子上咬牙切齿道:“萧宴宁!!”
皇帝很少直呼萧宴宁的名字,每次喊都是被气极了,这次也不例外。
明雀偷偷瞄了眼折子,只见折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萧宴宁用朱笔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王八,旁边还批注了四个字,狗屁不通。
明雀无语,他心道福王刚才怪不得要趁机溜走,再不走,被皇帝发现了,他就该挨骂了。
皇帝一脸愤愤,厉声道:“混账东西,不学无术,任性妄为,这样如何能担得起太子之责。明雀,去福王府传旨,让福王每天练一百张大字送到宫里,胆敢让人代替,朕决不轻饶。”
明雀:“……”他也算是了解萧宴宁的人,这旨意下达,萧宴宁可能愁的要睡不着觉了。
估摸福王会后悔自己溜的太快,让他练字还不如被骂一顿呢。
皇帝瞪着眼,气喘吁吁地看着萧宴宁的字,脑袋瓜子一阵一阵的疼。
说难听点,狗爪子上抹上墨水,在折子上踩几脚都比他那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