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4页)

萧宴宁语气薄凉:“平王叔犯下谋逆之罪,在祖母眼里就可以轻飘飘揭过?祖母甚至想用自己的身份压制父皇,让他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祖母还想为平王叔的后人保住荣华富贵?在祖母眼里,平王叔的命是命,二哥的命不是命?江南百姓的命无所谓?于公于私,祖母不觉得自己太过分太贪心了吗?”

怪不得皇帝被气成那样,甚至都有了退位之心。

萧宴宁:“人和人之间有亲疏远近,哪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一样。在祖母心里,同样是孙子,最好六哥能登上皇位。六哥要是不行,倒不如平王叔来,终归他们都是祖母亲近的人。”

蒋太后:“……”

她张了张嘴:“我……”

“祖母不用否认,人之常情罢了。”萧宴宁打断她的话:“但祖母别忘了,现在皇位是父皇的,平王叔犯下的是谋逆之罪。谋逆是诛九族的死罪,平王叔他死有余辜。他在地下应该感谢这辈子和父皇是一母同胞,要不然九族因他被诛,他背负这些罪孽,十辈子都投不了胎。”

蒋太后觉得这话难听死了。

萧宴宁看着她,此时他隐隐明白先皇当年为什么会选皇帝了。

有这样糟心的长辈,就算皇帝起了什么心思,以秦太后的手腕和能力,也能在后宫安稳生存。

那个皇帝爹也许是个做皇帝的料,但他身边总有一些拎不清的人,总是有拖他后腿的人。平王谋逆这才过去多久,蒋太后就理所当然觉得所有人把他犯下的事忘记了,就想为他那些后人谋划。

在蒋太后心里,一个儿子是皇帝,就可以任意妄为了?平王犯错,皇帝就该可着劲儿宽容,别人都是蝼蚁,就他们这些人的命金贵?是不是在她心里,平王叔甚至就不该死?

别说皇帝想当明君,皇帝就算不想当明君,真这么做了,他不得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甚至要一直被钉在耻辱柱上。

当然,先皇为何选皇帝为继承人只是萧宴宁的猜测,事实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

不过对着只想讲情不想讲现实不讲国法想法特别天真的蒋太后,皇帝心里应该很是无奈吧。

看萧宴宁神色冰冷,蒋太后道:“你平王叔的确做下了大逆之事,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祖母,平王是罪人,不配做孤的叔父。”萧宴宁站起身:“祖母应该庆幸,父皇没有碍于祖母的面子宽恕此罪人的后世子孙。不然,他日孤定会重新发落。再者,这罪人死后岂配入宗室皇亲的陵地接受祭拜,这种肮脏的东西,埋得再深,也该挖出来扔掉才是。”

蒋太后:“……”

她想,萧宴宁要是知道她告诉皇帝,自己想带着平王的尸身回通州,那岂不是要暴怒。

她说皇帝生父就埋在通州,她也想落叶归根,以后就和丈夫埋在一起。

皇帝大怒也是因为这个。

皇帝当时气得连手指都抬不起来,他不可置信地问蒋太后:“母亲要带着萧琅的尸身回通州,母亲可曾想过朕要面临的境地?可曾想过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朕?”

是他不孝,把蒋太后给气回通州了?

还是说,他在平王这件事上做错了什么,所以蒋太后怒而回京?

皇帝也没想过,天下流言纷纷,蒋太后竟然还想着主动给他制造出一个天大的流言。

皇帝知道是个人心就不平,他得了皇位,蒋太后总觉得平王吃亏,总不自觉地偏爱平王。

可她为什么不想想,就是因为他得了皇位,平王才是平王,要不然平王什么都不是。

皇帝给萧琅平王的封号,就是让他心平,让他气平。

结果萧琅做错了事,蒋太后的心还在偏着他。

皇帝当时被气得心疼。

他第一次后悔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当初执意把蒋太后从通州弄来做什么。

还不如让她就那么一辈子守着心肝平王呢。

蒋太后也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没理,她难得没有仗着身份支棱。

只是被小辈儿怼了这么久,她难受。

看到蒋太后泪眼婆娑,神色痛苦地开始捂心口。

萧宴宁扬声道:“来人,祖母心疾犯了,让御医都进来为祖母请脉。”

外面的宫人应了声,然后带着几位御医走了进来。

蒋太后看着方有良等人,心口又疼又闷,整个人都颤抖着,快喘不过来气儿了。

萧宴宁对着御医吩咐道:“祖母这次病发好像很严重,你们好好为祖母诊治。”

方有良:“是。”

萧宴宁:“祖母,孙儿不打扰祖母治病了,孙儿告退。”

说罢,不等蒋太后有所表示,他就离开了。

都是什么事儿。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活的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