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单(第2/4页)

采购员也很冤啊,“当时我问是不是金川林场来送货的,他说是,等我知道的时候钱都给完了。”

经理才不信,要只是这样,他能一口气订一千斤?忽悠谁呢?

他当即就扣了对方半个月工资,“要么卖,要么退,你自己想办法,不然店里这笔损失就算你头上。”

这可是一千斤,三千多块钱,杀了他他也赔不起,采购员当时就想哭了,更想去弄死红石林场那帮坑货。

回去他就找上了红石林场那帮人,结果人家根本不认,我们这就是比去年便宜啊,我们哪知道金川林场今年也卖三块四?

两边在电话里就吵起来了,气得采购员直拍桌,“你到底给不给我们退?不给我们退我就写举报信,举报你们挖社会主义墙角!”

这罪名可就大了,红石林场那边最终还是让了步,但退是不可能退的,只把价格又狠狠往下降了降。

不降也不行,自从听说联营商店那边也有木耳卖,比这边好比这边大,还和这边一个价,蔬菜副食商店的木耳就卖不出去了。

这年代都穷,主妇们的消息也就格外灵通,哪儿东西好哪儿东西便宜,差一分钱都一清二楚。

一开始价格降到三块二,还是卖不出去,后来又降到了三块,总算有人买了,买的时候还要挑剔两句。

而且让这事一闹,蔬菜副食商店的名声都臭了,最近谁提起来,都要说他们以次充好。

反观联营商店那边,因为是县里唯一一家卖正宗金川林场木耳的,还多了不少客流量,多卖了不少东西。

蔬菜副食商店想了想,干脆给金川林场打了个电话,想从金川林场也进一批,一起卖,好歹把以次充好这个事过了。

顺便卖卖惨,讲讲他们也是被人骗了,根本不知道那不是金川林场的木耳,这不赶紧把金川林场的进回来了?

结果电话打过去,金川林场说他们销售员不在,送不了货。问人去哪儿了,去省城跑销售了。

“我们今年产量大,一个长山县肯定卖不了,总不能让东西砸手里了吧。”

郎书记这可没说谎,刘卫国的确去省城跑销售了,已经走了有几天,而且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

挂断电话,过来串门的宁场长忍不住问了句:“县蔬菜副食商店的?”

郎书记点头,“估计是吃亏了,啥货都敢当成咱们林场的卖,这要不是小严想到了前头,名声都给咱们搞臭了。”

宁场长也觉得严雪做事谨慎又周密,“我都没想到她能想到这一层,还专门让刘卫国跑了趟联营商店。”

说起蔬菜副食商店这事,就难免要想到红石林场,郎书记不禁摇头,“这个老赵。”

赵书记这个人吧,做事还真挺让人无语的,以前就是,有好事上赶着抢,要干活一推四五六。

宁场长也知道,“小严在联营商店一卖,他们那木耳肯定卖不出去了,要么降价,要么退,估计得损失不少。”

“自找的。”郎书记说,“你瞅瞅他们都办的啥事儿?那么小一个基地,还搞个负责人不参与生产。”

严雪他们当初可都是奔着把试点做好去的,红石林场却全是奔着分钱去的,结果自然不同。

正说着,办公室里电话又响了,郎书记放下扇子接起来,一听就坐直了,“对,我们是江城市长山县澄水镇金川林场……原来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的同志,你好你好……”

一听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宁场长也竖起了耳朵,果然郎书记接着就道:“你们要订木耳?可以!要两千斤是吧?”

郎书记当时就拽过纸笔记了下来,“好的好的,一定尽快发货,放心都是一样的品质……”

挂了电话才看看宁场长,宁场长也看看他,“刘大牛这儿子挺能跑啊。”

县蔬菜副食商店才从红石林场那订了一千斤,就差点砸手里,他倒好,第一单就是两千斤。

不过想想省城的人口,这个数字也还算合理,估计一分下去每个分店也就几十斤的量。

正说着,那边电话又响了,郎书记赶忙接起,这回是省钢厂,要了八百斤。

省里这个钢厂可是有上万职工,和他们澄水林业局一样,有自己的中小学,有自己的医院。

八百斤干木耳看着不少,可放到钢厂的食堂,还真不一定够他们消耗多长时间。

这一下就是近三千斤,都快赶上去年卖的总量了,果然还是得走出去,走出去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宁场长看着郎书记挂断电话,干脆站起身,“行了,你在这守着电话吧,试点那边我去一趟,跟他们说。”

这么大一笔笔订单,办公室里确实得有个人守着,郎书记也没和他客气,“那就你过去一趟,别人我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