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西枕清流(第2/7页)

从桐柏到弋阳这一段路上,他绕着江淮近况聊起很多话题。

在黄水渡口下船时,周奕对他没做多余交代,还是以稳住淮水上游局势为重。

渡口边,义阳郡丞王弘烈等候许久,特来为周奕饯行。

他是卢祖尚极为亲近的朋友,虽是郡丞,势力却比太守还大。

王郡丞什么废话都没说,只是送来美酒。

望着大船再度起航,完成任务的卢祖尚与王郡丞交流一阵,便直返光山。

他骑马来到青松观,将周奕所给薄册递交松隐子。

之后,他就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

师父从申时直到天黑,眼睛一刻不离那些册中小字。

掌灯时,卢祖尚实在憋不住:

“师父,你怎如此痴迷?”

许久未曾说话的老道长叹了一声:“世上果有奇才,巧思天授,简单的道理也能入木三分,非是寻常之人能得见。”

“嗯?”

卢祖尚有些不信:“难道周师叔短短数月,在楼观剑罡上的修炼,能比您还深刻?”

“凡事不能全以时间长短来计较。”

松隐子道:“我要再写两封信。”

“寄给谁?”

“其一还是寄给巴蜀袁道友,其二嘛.”

松隐子一脸严肃:“我要寄给宁道兄。”

“这是作甚?”卢祖尚一头雾水。

“我要对宁散人说,他已经老了。”

卢祖尚连连摇头:“您这样不好,会给周师叔招惹仇恨。”

松隐子再看册上小字:“在为师心中,周道友已经是我道门第一人。当年你师祖都办不到的事,他或许能办到。”

“就算偏私,我也要支持。”

“我可还记得,当初为师说出本门承袭时,宁道兄想了半天,再瞧瞧周道友,张口便答,这差距好大。”

“借你刚才的话来评,宁道兄这么多年的见识,怎还不及周道友的?”

原来师父一直记得这桩事,他老人家对于道承,不是一般的看重。

可惜自己没有练剑罡的才情。

卢祖尚读懂了师父心迹:“宁散人看了您的信,会生气吗?”

“不会不会。”

松隐子没好气道:“他岂会缺这点气度?”

“我倒希望宁道兄因此好奇,将视线从佛门转到道门天才身上,如此一来,对于周道友的事,才算大有裨益”

……

过了淮南到钟离,刚一泊船,周奕便听到有人操着吴音唱念渔歌:

“淮水汤汤,冬日夜长。一苇所如,江海为乡”

他从大船船舱中走出,见到渡口有数艘渔船划过。

这时夕阳沉浦,暝色四合,偶见孤鸿掠水,冻鲤跳波。

此情此景下,周奕也生出漂泊异乡之感。

忆昔大禹疏川,凿龙门而导淮泗。建安诸子,临清流而赋慷慨。

他啧啧而叹,似乎闻到一阵从下游通济渠吹来的腥风。

二目扑闪,像是看到百里外,孟让正与隋军大战的场景。

才一下船,就有人迎了上来。

那人胡子拉碴,一看就是杜伏威手下的猛将阚棱。

钟离津渡人多眼杂,不少人投目张望。

此地局势混乱,几番易手,算不上江淮军地盘。

而且,有各大势力的眼线。

可不敢像在淮安那般高调。

周奕见阚棱带着人要来见礼,先一步伸手制止,阚棱环顾四望,这才低调上前。

与周奕一道南下的数十位高手分站四周,把暗中窥探的视线全都挡掉。

又冷目四望,让众多势力管好眼睛。

他们气势凶悍,钟离津这边也无人敢上前冒犯。

“大都督,今晚无法在钟离歇停,日间恐有大战,我们须得连夜过池水,穿过昭义县。”

此地是吴头楚尾,濒临淮河。

隋军与孟让的战场,已波及至此。

“走吧。”

周奕没那么多讲究:“我带来的人有点多,马够乘吗?”

阚棱简单一扫:“够的,或许缺几匹,便两人一乘。”

大船交给弋阳卢府门客,周奕与阚棱朝渡口外走。

“孟让有没有被攻下?”

“暂时没有。”

“六合呢?”

阚棱沉声道:“老爹又一次将来整打退,不过除了李子通那狗贼占住海陵,周围几伙义军全被来整所灭。”

“一些散乱人马汇入我军,其余逃向海陵。”

“情况不是太好,一旦孟让溃败,我们就要面临张须陀、来整、尉迟胜三方人马。”

“辅将军在永福,估计也守不住了。”

听到辅公祏,周奕眉头微皱。

这也是个随时会背刺的家伙,更是魔门天莲宗传人,安隆的师弟。

阚棱打断了他的思绪:“如果三方大军来攻,六合守不住,便要退回寿春,重新经营淮水。”